Kare在以“中丹父母差异”的中文讨论课上,他说在交往中,L多次提到“我妈说……”、“我爸说……”、“我父母不会同意……”还有L几乎每天都会给父母打电话聊天,每次时间在半小时左右。对于类似行为,Kare觉得很不理解。他认为在跟我聊天、交流时,我想知道的是你的想法,而不是你父母的。还有,他认为L每天跟父母打那么长时间的电话,难道她父母不会觉得她没有自己的生活吗?在丹麦,子女成年以后就会搬出父母家,开始打造自己的生活。当然也会和父母保持联系,但不会如此频繁。如果子女成年后还和父母住在一起,会被社会认为是失败者的表现。而且如果子女成年后还和父母保持如此频繁的联系,甚至他的父母也会对孩子说;“过你自己的生活去”。Kare说,在丹麦文化中,一般而言,子女能够健康成长,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好学业,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遵守法律,成年后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需要依靠父母,能不时回父母家看望父母就够了。他说能做到这些,就是对父母的感恩和孝敬了。
由于有不同的“孝道”内涵,由此产生不同的尽孝方式。在丹麦,子女对父母的尽孝方式主要体现在孩子年幼时能健康饮食,多锻炼,有健康的体魄,能快快生活。然后能尽自己的所能完成好学业,并且最好能不断超越自己而不是别人。成年后能有工作、自己的生活以及构建好自己的家庭,父母年老之后,子女能不时去看望他们。在父母和子女关系这方面,他们崇尚的是平等、独立的关系。即父母抚养年幼的子女,子女成年后离开父母去建造自己的生活,而父母则继续自己的人生,不再过多干预子女的生活。当父母年老后,一般由社会福利机构来承担赡养和照顾事宜。在中国,子女对父母的尽孝方式则更多的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的“顺从”上,中国受延续千年的“孝道”文化影响,今日父母和子女的关系虽不像古代那样由父母完全主导、子女处于顺从地位,但还是较多以父母为主导的紧密关系。并且这种关系一般是延续一生的。在父母年老之后,子女要对父母尽赡养义务,要照顾好父母的饮食起居,衣食住行等。总而言之,子女对父母的“顺从”是中国“孝道”文化的一个主要方面。
总的来讲,虽有以上差异,但不管是中国还是丹麦,尽管表达的方式不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都是真挚,都是深情,都是互相爱护的。
丹麦 | 中国 |
平等 | 顺从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