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德汉民族社交语用上的反映 东西方思维模式上的差异,形成了代表东方 思维方式的汉民族所用汉语和代表西方思维方式 的德意志民族所用德语的不同表达方式。总的说 来,汉语重“意合”,德语重“形合”。反映在语法 上,汉语只是语义规则与顺序规则,即主要靠语义 连贯和时间、逻辑顺序组织句子,置语法形式与 “不言之中”,所以有“软语法”之称;而德语语法 是硬性规定,是“硬语法”,主要靠语法形式组织 句子。因而,与结构松散的汉语句子相比,德语句 子层次清楚,结构严谨。在语言表述上,擅长直线 型思维的德意志民族喜欢直截了当;而长于螺旋 型或曲线型思维方式的汉民族则喜欢委婉含蓄。 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德两个民族社交语用的 影响是非常明显的。下面我们从最通常的六类社 交用语中进行分析。
4.道歉用语。由于两个民族思维方式的差 异,当知道自己做错了事,要向对方表示道歉时所 采取的形式截然不同,所用的语言也不尽相同。 德国人往往会直截了当地向对方承认错误,同时 希望对方能够谅解。“对不起”、“请原谅”是他们 常挂在嘴边的话。中国人的道歉形式要比德国人 多,可能会用委婉的道歉语言当面陈诉,也可能会 采取类似书信、转达、替代等其他间接的道歉方式 表示。不论哪种方式道歉,都会首先罗列许多理 由,为自己的错误找依据,然后才承认错误。例 如:“我不知道… … ”、“我没想到这样做会… … ” 等口头语往往都是正式道歉前的开头语。中国人 采取间接或迂回的道歉方式,一方面反映出了委 婉、迂回的曲线思维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他 们顾全面子和“不好意思”的传统观念和心理。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