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其他 > 思维方式的不同

思维方式的不同

案例正文

有这么一个笑话。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还有绞刑。一天绞刑架坏了,法官宣布死刑的执行推迟一天。这个故事要告诉你,在生命的最后24个小时,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和中国人这4种人是怎样度过的。先说法国人,他打电话告诉家里:“请把我抽屉里的电话本都拿过来。”家里把电话本拿过去了,他就给巴黎、马赛、里昂的情人打电话,他觉得生命的最后一天要过得浪漫一点。英国人给家里打电话说:“请把我最爱喝的威士忌带来,顺便把我爱穿的一套燕尾服和帽子带来。”他希望最后过一下绅士的生活。德国人给家里打电话说,“请你把我车库后备箱里面的工具箱拿来。” 家人问:“最后一天你要拿工具箱做什么?”他说:“你不要管。”家人把工具箱送去,这位德国人气喘吁吁地拿着工具箱,到了法官面前,说:“尊敬的法官大人,现在我有了工具箱,是否可以允许我把绞刑架修一修?”中国人在法官宣布的第一时间就逃走了,找不到了。

分析点评

这虽然是个笑话,说的是法国人的浪漫多情,英国人讲究风度体面,德国人办事严谨,中国人的狡黠实际……但多多少少能体现出以上几个国家人们思维方式和处事原则的差异。一个民族,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模式。人们自觉不自觉地用这种思维模式来观察和处理问题,这就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属于文化的范畴或者是文化中很深层次的一部分。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形成之后有它相对的稳定性。中国人的思维不会过了几年变成日本人的思维,法国人的思维过几年也不会变成德国人的思维,一旦形成民族思维就有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体现在民族文化和传统里面。中国人讲世界观,欧洲人更强调方法论。再比如,中欧之间的谈判,往往会碰到一个难题,那就是中国人总是希望先把合作的原则定下来,欧洲人却强调原则太空,难以落实,坚持直接讨论合作的具体内容和方式步骤。所以有时候谈判还没有开始,双方就先掉进思维定势的陷阱。还有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等问题,很多欧洲人不理解,原因很复杂,但思维方式似乎也是一个因素。就中国来讲,这一政策的起点是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而欧洲人却忽略了中国的总体国情,把生育问题单独割裂开来评价。

差异点
捷克中国
具象思维抽象思维
局部思维整体思维
延伸阅读

我们常说中国人重义轻利,西方人重利轻义。至少是利义划分清楚,利益是利益,感情是感情,感情代替不了利益。我接触的很多法国人也承认中国是友情社会,法国是利益社会,对此并不觉得有什么奇怪。有一次,国内一家电视台到法国拍摄记录片,涉及当地一家著名餐馆。事后,我们给饭店送了一套光盘,告诉他很多中国观众都知道了他的饭店。没想到老板感谢之后第一句话就是:我应该付给你什么?我的一位法国邻居对太极拳感兴趣,我也送了他一套VCD,他的第一反应也是欠我什么。私交如此,公务也不例外。欧洲人一般都是公事公办,很少有中国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热情。要让欧洲人请吃一顿饭是非常不容易的。中国人出国访问总是准备精美礼物,而对方回送的多是一般小纪念品。对比之下,中国人往往会“以己之心,度人之腹”,抱怨欧洲人的冷淡和小气。但问题是,欧洲人对中国人的热情也并非总是领情。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标签: 思维方式

浏览: 评论: 收藏:0
思维方式的不同
案例编号:573
洲:欧洲 国家:捷克
分类:其他
上传时间:2014-12-02 22:23:17
分享者:李林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