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班里有一位俄罗斯留学生,今年开学初他经常逃课,就算来到教室也是趴在桌子上睡觉,要么就用俄语和周围的同学窃窃私语。刚开始我用眼神或是站在他旁边暗示请他安静。他好像感到不自在,就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老师,你继续上课,就好像我不在教室里一样的,普京现在竞选俄罗斯总统,我很支持他,我现在有很重要的事情要考虑。”我对他说:“这是国家的事情,你现在上课,你说话影响我工作,如果一定要讲就出去讨论”。他很不耐烦地收拾好书包,白了我一眼,重重地关上门就走了。当时我真是一点上课的情绪都没了。
第二天快下课的时候他又来了,我说:“你为什么现在还来上课,可以直接去吃饭了。”他说:“今天俄罗斯选总统,我很喜欢普京,所以一直看电视,他现在是俄罗斯总统了,我特别高兴,所以来上课。”现在我只要一看到他就没了上课的热情,他一进教室就又开始和其他同学畅聊不止,真希望他再也别来了。
在留学生与汉语教师的冲突中往往会发生这样的情形:即当老师试图去管理学生行为的时候,学生的语言和非言语行为悄悄地增大了老师所面临的压力,这可以理解为“次要行为”。相对于老师关注的首要问题而言,学生的慑怒、嘘声、气呼呼的样子以及他们的拖延和争辩立场都是次要的。这些“次要行为”通常要比首要事件和行为更加令人烦恼和感到压力。此案例中的“首要事件”是那位留学生在上课过程中与其他同学聊天影响教师授课,这类事件很少出现在老师的关注面上,老师的行为不过是一个必要的课堂提醒。真正使老师生气的是那些“次要行为”:学生无理的要求、上翻的眼睛、拂袖而走、摔门。再看这位留学生,他来自俄罗斯,俄罗斯流行总统热,崇拜普京的各种形式令人眼花缭乱。据中国口报网站消息称,在俄罗斯,普京是人们崇拜的偶像。不管是在阿尔巴特步行街的海报商店还是城边的土特产品店,各种大小和价位不等的普京像到处都可以买到,还有印着普京画像的T恤和普京套娃等等。不难想象,这位俄罗斯留学生也是普京狂热崇拜者之一。他支持普京的满腔热情没有被他的中国老师所接受,相反的是迎来了“一盆冷水”,他不仅觉得老师把他从课堂上赶走了,很没面子,更觉得老师的言语裹读了他的偶像,这是他无法忍受的。相互的不理解加上一时的冲动导致师生关系瞬间坠入谷底。 而在中国,学生的第一要务就是学习,其他事情重要但是在上课时间内最重要的还是学习。
俄罗斯 | 中国 |
俄罗斯学生认为因为选举影响上课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高于上课本身的。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