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9日,法语法国的微博上发布了这样一段视频(涉及版权,无法下载)。视频中一位法国主持人在向法国观众介绍当周时装秀的片段时着重了介绍一位来自中国的演员-吴奇隆。主持人用吃惊的口吻告诉观众:“镜头中这位身着白衣的男子叫Nicky Wu, 他有着四亿的粉丝。这群中国的学生为他疯狂,但是,是以中国的方式!”。而后主持人话锋一转,问道:“在法国,如果粉丝喜欢你,他们会是这样”-- 镜头切入一群见到偶像时尖叫、流泪、情绪异常激动的女性。“可是,这位拥有四亿粉丝的明星,他的粉丝却是十分低调,见到他时竟不敢大声说话。”——镜头切入一群粉丝看到吴奇隆那一刻时欣喜若狂却极力掩饰激动的表情,他们远远地向吴奇隆招手,悄悄走近他,小小声地说话。吴奇隆向大家挥手,偶尔跟粉丝握握手,中国的粉丝也很冷静。
在情感表达上,中国人讲究“喜怒不形于色”,无论是喜爱或是厌恶,都不将代表心理活动的情感明显地表达出来。长久以来,中国人大多奉行“中庸”之道,凡事尽量做到有礼、有节、有度,避免给他人造成困扰。因此,中国人在表达情感时是含蓄而内敛的。相比之下,浪漫而多情的法国人更倾向于通过言语或是肢体语言直接表达内心的感受。一个吻,一句“我爱你”,将内心的真情实感通过最直接得方式表达。 案例中的中国明星,边挥手边做着嘘声的动作,一方面也体现了中国人谦虚低调,不愿为别人造成困扰的想法。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人,特别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一代,在表达对人或事的喜爱时,丝毫不逊色于法国人。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