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ip是南非一家公司的负责人,提出与一家中国公司合作的建议,在几次谈判中,中方都非常友好和热情,对于Philip的回答都是“好、行、这个提议非常好、太值得做了、没问题……”。Philip自己也高兴,不断完善合作计划和建议。过了一段时间,再和中方联系,得到的答复是,“我们正在研究、考虑”。Philip认为问题可能出在自己的计划和建议上,于是又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完善计划。
不料又过了一段时间,Philip无意从别人那里了解到,中国公司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和他合作,之所以说“好”,是因为中方碍于面子不好意思当面拒绝。因为中方希望今后双方还有机会合作。Philip异常气愤,“如果不行的话没关系,但是他们应该直接告诉我而不是欺骗我,这样双方都不会浪费时间了。”中方也很委屈,“我们已经给Philip留了很大面子了。”
上述案例,涉及中国文化中一个特色:面子。与某些中国的商家或者机构来往时,如果不行,出于一些礼貌和面子,一些人会说“考虑考虑、研究研究”,这一考虑和研究,学问和内涵就大了。有些人甚至会先含糊其辞地答应下来再说,这样面子保住了,可浪费了双方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因为害怕伤了对方的自尊心,他们甚至会当面直截了当地说“好、行、没问题……”,既豪爽又有面子。然而,很多时候这些都只不过是个借口和托词而已。
南非 | 中国 |
常常直言不讳,有时也会用一些委婉的表达,但是一般不会含糊其辞,更不会佯装应承 | 常常为了顾及面子而含糊其辞或者佯装应承 |
外国人也讲面子,但是更多地体现在委婉。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外国人也意识到仅仅直言不讳是不够的,有时显得太过于无礼和唐突。于是在英语的应用过程中,在直言不讳的基础上,他们“发明”和运用了一系列“小手段、小技巧”,像是零零碎碎的小饰品一样,希望能够润滑一下人际关系。向我们所熟悉的“I’d like to, but…; I am afraid…”就是一种礼貌拒绝的表示。
信息来源
案例叙述:Linda Schueler,何震.如何与老外有效交流(3):文化差异与挑战[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标签: 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