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Y为了表达对住家照顾的感谢,在中国新年的时候,就准备了一个红包给住家的小孩子。但是,出乎她意料的是,住家非常严肃的坚决拒绝了。这让Y觉得有一点尴尬,Y向住家解释了中国送红包的含义,住家表示理解,但最终还是没收红包。后来,Y就买了一件小礼物代替,住家非常感谢地让自己的孩子收下了。
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人们经常通过赠送礼品来表达谢意和祝贺,以增进友谊,赠送礼物应考虑到对方的喜好,把“投其所好”作为赠送礼品最基本的原则。在给外国友人馈赠礼品还要提前了解中外的文化差异,入乡随俗。收授礼物体现了社交文化和习惯的不同,而这些不同又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西兰人通常不会送人或接受太贵重的礼物,即使是去参加婚礼,也不必为新郎新娘封红包,常常也是不用挑选很贵重的结婚礼物。一般来说,巧克力、红酒或者一束花是最常见的礼物,不同国家特色的小物品也是他们非常高兴收到的礼物。在互赠礼物上,他们更在乎的是你准备的礼物是否用心。概括说来,就是“礼轻情意重”,最好的礼物指的是最用心的礼物,而不是最贵重的礼物。中国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的典故发源地,历来也推崇重义轻利的品德。但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有时会习惯用金钱价值来换算情感的轻重,往往用重金代表重情。而且,给予礼尚往来的传统,一般的社交生活中,收到的礼物的一方也会选择合适时候进行回礼。
新西兰 | 中国 |
一般不接受贵重礼物 | 礼物范围宽泛 |
不接受红包 |
(一)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共通性同在。一般说来,赠送礼物时应该注意以下原则:
1.礼轻情义重
赠送礼品应考虑具体情况和场合,考虑到接受礼物者的需求和喜好。日常的社会交往中可以赠送花束、水果、土特产、红酒等。有小孩的,可送玩具、糖果。应邀参加婚礼,除艺术装饰品外,还可赠送花束及实用物品。
2.把握送礼的时机与方式
通常情况下,当众只给一群人中的某一个人赠礼是不合适的。因为受礼人会有受贿和受愚弄之感,而且会使没有受礼的人有受冷落和受轻视之感。
给关系密切的人送礼也不宜在公开场合进行,以避免给公众留下你们关系密切完全是靠物质的东西支撑的感觉。只有礼轻情义重的特殊礼物,表达特殊情感的礼物,才适宜在大庭广众面前赠送。因为这时公众已变成你们真挚友情的见证人。如一份特别的纪念品等。
3、态度友善,言辞勿失
在对所赠送的礼品进行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
4、顾及习俗礼俗
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对于礼品的选择,也应符合这一规范要求。礼品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对象区别对待,考虑到对方的需求。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二)
中国的礼物禁忌知多少?
1. 钟表:“钟”与“终”谐音,表与婊同音;特别是“送钟”更会让老人们联想
到“送终”,不太吉利。
2. 梨:水果是走亲访友时候的最常见的礼物之一。但有些水果却不宜,尤其是梨,因为“梨”与“离”谐音,给夫妻、恋人不能送就很不适合。
3. 鞋:“鞋”与“邪”同音,而且鞋被踩在脚下,所以除了自己家人,一般不要给别人送鞋。但是也有一些例外,有些地方习俗认为,风水先生为自己家选择风水宝地,就需要好好踩地,以便取其好彩头的寓意,所以是要专门送给风水先生一双“踩地鞋”的。
4. 伞:“伞”音同“散”,散意离散,为人们所不喜欢,所以伞被视为不吉利的礼物。
5. 扇子:扇子因为只用于夏天,一到秋凉天即被抛之不用,有绝情之意,俗称“送扇无相见”,所以不受欢迎。
6. 刀、剑等利器:刀剑等利器,容易伤人,且俗话有“一刀两断”之说,用于送人恐有割断关系双方的不好联想,所以一般不作为礼品送人。但也有例外,比如说可送给练武之人,投其所好。
7. 帽子:俗语中有“愁帽子”之说,老人去世孝子要头戴孝帽,所以忌讳将帽子送给别人。特别是绿色的帽子,更是送礼的大忌。戴绿帽子指的是妻子不贞,送人绿帽子是对人最大的侮辱。
8. 菊花:菊花常用于纪念逝者,不可以作为礼物送出。
9. 镜子:“镜子”与“禁子”谐音,且镜子易破易碎,所以也属于属送礼的忌讳之物。
10.数量上的禁忌:“4”听起来就象是“死”,历来为人们所忌讳。近年来,随着中西方文化的融合,13也成为了人们不喜欢的数字。在送礼中以避开这两个数字为佳。
信息来源
标签: 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