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英语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对继续学习英语有兴趣。能进行日常简单的交流,图片帮助下读懂小故事等,在学习中乐于参与、积极合作、主动请教,初步形成对英语的感知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乐于了解外国文化和习俗。从目标中我们可以看出小学生应该通过英语学习活动等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听说读写等方面积累必要的知识并为下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主要强调知识技能的发展。相对而言,日本教育历来强调生存能力的培养。对应急速全球化,培养儿童的生存能力是日本的国家战略,也是各科的教育理念。日本文部省在2008年发布的《教育促进基本计划》中,提到发展公民和社会成员生活的基本能力。并且阐述了实现这一方向的一些具体措施:如发展儿童坚实的学科能力,如基本知识和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传达公正的判断,清晰地表明自己以及学习动力等。日本文部省于2013年6月发布了《第二次教育促进基本计划》。在这次计划中,发展社会生存能力被作为第一个教育管理的基本政策方向。日本英语教育遵循了2003年文部科学省提出的学校教育应和国家战略结合的方针,英语教育改变了以国际理解为中心的目标,提高儿童交际能力和生存能力是日本英语教育的最终目标和教育理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在2011年发布的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我们可以看到:到2010年,我国小学生人数总计99407043,同年,小学英语教师总计333144人。师生比达到298:1。
我国新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但是从英语教学实践来看,目前我国英语教育的应试色彩还比较浓厚。从小学英语课程理念的比较我们看以看到,日本所提倡的课程理念是生存教育,各项教育应该为学生生存能力的提升服务。英语不应该只是单纯的一种语言,快速全球化过程中,作为世界语言的英语是我们获取国外信息的主要语言载体,同时我们信息想要输出也同样要借助英语。21世纪,英语应该上升到生存的角度,而不简单的是为考试而学习。在生存理念的指导下,各级英语教育应该重视教学的实践性和真实性,让学生学习到活的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
案例来源:李丽萍.中日小学英语课程的比较研究[J].亚太教育,2015,15:24.
日本 | 中国 |
生存教育 | 素质教育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