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无论是总目标还是学段目标始终围绕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点提出要求,其目的在于强调这四个方面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不仅仅围绕数学知识本身,而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实现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但在具体操作上却比较困难,教师往往容易只重视知识技能目标的培养,而忽视其他三个方面,导致目标的割裂。日本数学指导要领中的总目标和学年目标的侧重点不同,总目标虽然在数学活动、知识技能及能力态度方面提出了总的要求,但在每一年级目标的具体阐述上却只围绕数学知识展开,而没有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相比中国数学课程标准而言,其优势在于每个年级目标明确具体,使得教师易于理解,操作性更强。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中数与代数部分的某些内容在年级安排上相对靠前,难度要求也较高,且更为强调学生运算能力的提高。日本数学指导要领则在四年级才开始要求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直到六年级才涉及小数和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日本数学指导要领相比中国的数学课程标准而言,不过分关注运算要求,而是侧重拉长体验过程,如3位数以内的整数加减运算分别安排在一、二、三三个年级段,与二年级开始的乘法运算及三年级开始的除法运算相互衔接较紧密,为四年级开始的四则混合运算打下了更牢固的基础。中国数学课程标准中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及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个方面。而日本数学指导要领中“指导计划的拟定和内容的处理”部分(相当于“实施建议”)只包括拟定指导计划时的注意事项和关于内容处理。
从课程内容三大领域的比较来看,中国数学课程标准无论是在知识点的归类还是内容的年级段安排上都比较符合小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例如,有关几何内容的学习,在学完直线、线段、角及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的基础上,才开始三角形、四边形及立体图形的学习,从部分到整体,内容的编排连贯且表现出较强的系统性。日本数学指导要领的课程内容虽然详细地列出了每个年级的具体内容,但在具体编排上却显得逻辑性和系统性不足,不利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因此在修订数学课程标准时,一定要重视课程内容编排的系统性。
案例来源:王彦云.中日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15,07:72-75+81.
日本 | 中国 |
相对松散 | 系统性 逻辑性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