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杨的新西兰朋友Angela来中国旅游,Angela非常喜欢这次中国之行。但是,在和小杨的聊天中,她说到了一件令她费解的事情。她说在机场排队等候的士的时候,她很不喜欢后面的人离她太近甚至有点推搡她,她不理解既然大家已经在排队了,为什么还那么着急的往前拥挤呢?Angela说,他们国家的人在排队时会更耐心等待,他们前后之间都会留出一段舒服的距离,无论多么拥挤的场合,从来不会有人碰到你,更不会挤你,再急也会去排队,所以总会有人问你:你是这个队伍的最后一个吗?
新西兰人很注重礼让。在公共场合,不但人人有序排队,还会自觉和前后的人保持距离,没有人会争着往前挤。坐公交车时,如果公交车上没有了座位,人们会自觉等下一辆车。因为他们觉得在公交车上站着不但很累而且还不安全。 在交际中,交际双方可以通过空间距离来体现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在心理上,每个人还有一个私人领域意识。不适当的空间距离会让人产生心理的不适和尴尬。对于交际双方保持多大距离,不同民族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排队一方面是社会行为规范问题,但也可从文化因素上解释。以中国和新西兰为例:从地理环境上来说,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可享受的社会资源有限而紧张,生活节奏快,所以这种争先恐后的心理逐渐成为一种习惯,而且也体现于社会行为中。新西兰的人口密度小,生活节奏相对悠闲,这种环境下,更容易形成有序悠闲的排队习惯,一般都要保持至少一米的距离,否则就会让人感觉到尬尴不舒服。从文化心理上来说,西方国家往往比较重视私人空间,中国人受群居文化影响,相对没有那么重视私人空间,对于公共场合中因空间距离而产生的肢体碰触并不是很介意。
新西兰 | 中国 |
排队有序 | 排队拥挤 |
私人空间需求严格 | 私人空间要求宽松 |
人际距离四种类型:
一、公众距离
范围在360~760厘米之间,是人际交往中的正式距离,也是一种礼貌距离。处于该距离的人,可以很容易地采取躲避或防卫行为。它多出现在陌生人之间或公众场合。
二、社交距离
较近的社交距离是120~210厘米,多出现在个人交往中,如职场交往和商业会议:较远的社交距离为120~360厘米,一般正式的公务性接触大多保持这种距离。
三、个人距离
范围大约在44~120厘米之间,这个距离通常是与朋友交谈或日常同事间接触的空间距离。
四、亲密距离
在0~44厘米的范围内,这种中间距离只出现在有特殊关系的人之间,如父母与子女、夫妻、恋人。对关系亲密的人来说,这个距离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味和体温等信息。
信息来源
标签: 排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