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美国教授来华任教,她主动让学生称呼她的名字Mary,声明不必以她的姓氏与头衔相称,如:Dr.Smith或Prof.Smith。不久,她和学生已相处很好,上门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她应接不暇,倍受侵扰。有的学生见面时,与她开玩笑说:“中国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对她大大咧咧地喊声“Hello,Mary。”她却为此苦恼起来。
对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让人肆无忌惮,无拘无束,没大没小。相处时,嘴巴上以名相称,心中仍应记住对方的身份。在一些庄重场合,例如:老师和校长在一起时,学生对老师不能象往常那样直呼其名,必须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称。英美人即使当关系变得很熟悉时,仍然不会亲密“无间”。他们对各自的隐私领地会保持距离。隐私包括私人时间、住所、物品、年龄、体重、长相等等。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学生犯了三个忌:随处叫名、随时上门、随便评论体重。所以美国老师很不习惯。
美国 | 中国 |
在美国,教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甚至长辈对晚辈,常常主动要求以名相称,以示关系随和。但这是在他她本人允许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如果素昧平生,毫无往来,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称呼对方的名字,会给人“冒失鬼”、“粗鲁汉”的印象 |
在美国称呼和上门要得到对方允许,交谈不要论及对方隐私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