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其他 > 何时上门拜访

何时上门拜访

案例正文

John,美国人,在中国一个大型城市的一所名校当英语外教。

“我很早对中国就很感兴趣,所以我选择了来中国当外教。在来之前,我就知道中国人很热情,所以我想他们应该会邀请我去他们家里做客,我还准备了很多礼物。来了以后,我的同事确实对我很好,他们也常常对我说:“有空来坐坐”。我记得以前有看到过一本书里告诉我说,如果中国人说有空来坐坐,其实他们是出于一种客气,所以我也不好去上门拜访他们。都过了半年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邀请我去他们家,所以我想我是不是有什么地方让中国人不喜欢了?”

分析点评

美国同事在对中国的上门拜访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的前提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而事实上中国人说这句话的时候,是真心邀请对方上门的。但是哪种是正式邀请,哪种是有意客气,对外国人来说,很难分辨。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为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对于这位美国人的看法,是因为他已经对中国的上门拜访形成了一种“刻板印象”。在与他国人打交道的时候,最难的就是这种对彼此文化有一定了解,又没有十分了解的人群。

差异点
美国中国
美国人认为这种邀请不够正式,可能只是客套,而迟迟不好意思拜访中国人口头邀请美国同事去家里做客
延伸阅读

Mr. Brown,因为学校已经和孔子学院合作过好几年,所以对中国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今年新来了一位教师姜老师,他为人随和,对美国的文化了解也很多,两人交往起来感觉很舒服。有一次他们就中美学校课堂管理的问题做出了探讨,两人谈得十分投机,在将要结束的时候,Mr. Brown顺口提出邀请姜老师明天有空的时候共进一餐,继续讨论。第二天,姜老师考虑到Brown先生有可能与他进餐,所以着装非常正式。Brown先生见到他以后,却根本没有提吃饭的事情。姜老师有些生气,他觉得这是对他有些不尊重,根据他的理解,Brown先生既然提出邀请又怎么能够没有下文呢?后来他觉得也许是因为Brown先生对中国文化有所了解,所以学会了中国式的客套吧。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标签: 邀请

浏览: 评论: 收藏:0
何时上门拜访
案例编号:672
洲:北美洲 国家:美国
分类:其他
上传时间:2015-06-07 13:08:22
分享者:邓娟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