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我累了

我累了

案例正文

我是一名刚到中国留学的大学生。我一年的留学生活快要结束了,但我真的特别喜欢中国和中国人,如果可能的话,我甚至想再申请一年的奖学金留在这里!这里的人们都特别友好,总是帮我的忙,这种对外国人的热情在我们捷克可不多见。只是最近我们学校里有一些文化活动,大学的中国领导们总让我们参加很多表扬活动,比如打太极拳啦,唱歌啦,还要经常为一些晚会活动彩排;当然,我挺喜欢太极的,不过有时候我和我的朋友们还有很多的功课要做,期末的时候要准备很多考试,特别忙,有时候我都没时间吃晚饭;但是我们一旦没有去参加这些演出,有些老师会很不高兴。在捷克,只要你不愿意参加学校的活动,你就可以不参加,但是在中国,好像拒绝老师或者学校的邀请就是很不礼貌的事。

分析点评

外国学生在本国学习时往往有较多时间可以自由安排。课余时间相对更自由,学校一般不以官方身份组织大型活动、要求学生参与其中;即使在大学里举办大型活动,也都以学生自发自愿为主,更不会有老师负责策划、组织乃至安排活动。这与典型的“中国式大型活动”截然不同,也让某些外国学生难以适应和理解,总觉得有人在命令自己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这些事根本与我无关。 上述问题,归根到底除了中西方“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取向的差异外,其实还深刻反映出中国与西方多数国家关于等级观念的不同态度。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习惯在组织内部建立等级森严的权力关系,下级对上级始终保有敬意和服从倾向;而在强调“民主”“平等”的西方社会,等级观念并不十分突出,下级可以更积极地向上级反映问题表达看法而不会觉得这样的举动显得鲁莽无礼。中国自古以来都强调等级距离和权力差距,而在其他很多国家,社会的权利距离显得小得多。 面对这样的问题,一方面,学生如果确实因为自己学习时间忙而无法分身参加学校活动,校方应该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个人意见想法,不能强迫;同时,校方可以通过高质量的活动以及高效的筹划分工,向外国学生们充分展示“中国式集体作风”的强大凝聚力和可能产生的良好效果,从而让学生们自己领悟到“上下一心办大事”的集体主义氛围。

差异点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我累了
案例编号:578
洲:欧洲 国家:捷克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4-12-02 23:05:39
分享者:李林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