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其他 > 校园里的称呼

校园里的称呼

案例正文

A来自中国,在乌克兰一所高校学习。某次,A向某位讲师请教问题,但他也犹豫该怎么称呼这位老师。如果直呼老师,A了解这在乌克兰是不礼貌的,但如果直接称作“讲师”,似乎也不太礼貌。于是A想到这位老师是位博士,这在中国是可以作为头衔进行称呼的。于是如此称呼,这位老师听到后感到有些惊讶,向A解释说,在乌克兰语中,除了“教授”可作为称呼外,副教授、讲师、助教和博士都不能作为称呼语。

分析点评

称呼语言是交际过程中礼貌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语言现象,其主要作用是呼唤、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使交际者作好交际的准备,获取交际的信息。称呼语是传递给交际对方的先发信息。恰当的称呼利于言语交际顺利进行,否则,会影响其进程,甚至导致交际失败。这正表明了称呼语的使用规则在交际过程中的作用。乌汉两个民族文化特点不同,在称呼语的使用上也存在很大差异。在跨语言文化交际中,应注意乌汉两个民族的心理习惯。能否正确使用称呼语直接关系到能否恰当地建立和处理人际关系,关系到日常交往的成败。因此,称呼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使用属重要的语用问题。

差异点
延伸阅读

中国人习惯把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尊称为老师,如直呼其名不够礼貌。有时,中国人也可以对社会地位较高的人也叫老师。乌克兰人则相反,对自己尊敬的老师直呼他的“名字+父称”。乌克兰人上课时不可能向老师打招呼,而在中国一般学生想老师这样打招呼:“老师,您好!”。在乌克兰语大学老师和中小学老师的称呼不一样。乌克兰中的副教授,讲师,助教,博士不能做称呼语。汉语的博士、教授可作称呼语,而硕士、副教授、讲师、助教则很少用作称呼语。然而,乌语中教授可作为称呼语使用。


思考题

信息来源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博士论文),复旦大学2008年。

标签: 校园称呼老师

浏览: 评论: 收藏:0
校园里的称呼
案例编号:5246
洲:欧洲 国家:乌克兰
分类:其他
上传时间:2015-11-05 19:27:17
分享者:徐丽丽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