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很快就要过生日了,班上的同学准备给她制造惊喜。大家商量着如何准备这份礼物,纷纷表示不会让玲玲提前知道。一位印尼留学生说,她会像稻壳里的米一样,要守住秘密。其他同学都是第一次听到如此比喻,大家笑了起来。
印尼人的主食为大米,在印尼民间传说和神话中就有大量的以稻谷为题材的故事。在印尼绝大部分地区,至今流传着迎谷神、祭谷神的习俗和仪式,这充分说明稻谷在印尼人民生活中占有非同寻常的位置。在印尼,以稻谷为素材的成语、谚语和格言就有30余条。所有这些以大米为题材的神话、传说和谚语、格言记录了印尼人食用大米的传承线索。
印度尼西亚 | 中国 |
传颂的民间传说、神话和格言警句等以稻谷为素材的较多 | 传颂的民间传说、神话和格言警句等以某一主食为素材的较少 |
印尼关于稻谷的传说和神话主要有两种,一是源于天上,把爱情悲剧与造福人类联系起来,同时描述了传统观念与反传统观念之间的斗争;另一种是源于英雄人物和大公无私者的坟头,歌颂了机智勇敢、为了公众利益而勇于献身的人们。
在印尼,以稻谷为素材的成语、谚语和格言就有30余条,寓意深刻,如:
Bak ilmu padi, kian berisi kian runduk. 犹如稻穗,越饱满越下垂(越有真才实学的人,越谦恭)。
Seperti padi hampa, makin lama makin mencongkak. 犹如空稻谷,越长越仰天(越是不学无术的人,越是骄傲)。
Menyisip padi dengan lalang. 往稻子里面插茅草(在好东西里掺进坏东西,好东西也变坏了)。
Pagar makan padi. 篱笆吃稻谷(执法犯法)。
Kalau tiada padi, sebarang kerja tak jadi. 没有稻谷就会一事无成(没钱就办不成事)。
Bak membawa rasmi padi, jangan membawa rasmi lalang. 应学稻子的美德,莫学茅草的陋习。
Nasi sudah menjadi bubur. 米饭已经成粥(木已成舟,无可挽回)。
Kalau tiak boleh membuat lontang, buatlah ketupat. Tiadk boleh buat ketupat, buatlah bubur. Tiak boleh buat bubur, buatlah apem. Tapi materinya toh sama-sama dari beras. 做不出蕉叶包饭,就做粽子、稀饭或甜米饼(换汤不换药)。
Ada beras, taruh di padi. 稻壳里的米(严守秘密)。
[梁敏和、孔远志:《印度尼西亚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62页。]
信息来源
案例为自编。 案例分析引自梁敏和、孔远志:《印度尼西亚文化与社会》,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第261-26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