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英国人谈天气实际上是在给你传达的信息,让我们谈谈天,聊聊天吧。你如果说真的认为我们英国人抱怨天气,你也跟着英国人开始抱怨天气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英国人不喜欢别人说他们的家乡天气不好。批评或者是暗示英国的天气如何不好,都会被英国人视为一种无礼貌的行为。
分析点评
谈论天气适用的语境主要包括:简单招呼;挑起话头,打破沉默,引出其他话题;一旦出现尴尬局面,或者其他话题难以为继,用来“打发时间”、“填补尴尬”或是“转移焦点”。
英国人之所以选择天气担当重要的社会交流功能代码,一定程度上是因为英国天气变化多端,难以预测的性质为社会交往提供了最好的催化剂。
对天气的评论用问题的形式表达出来(或者说,用一种逼问式的语调),其奥秘就在于,它确实需要一种回应,但重点在于善意的回馈与互惠,而不是回应的内容。任何对天气的逼问式探询均意在挑起一个谈话,任何嘟囔不清的回答(甚至重复,比如“是啊,不是吗?”之类)都属于完全合格的回答。
其实,“天气互惠原则”不只存在于英式谈话。中国人很多时候也会用“天气”来做开场白,比如 “今天怎么这么热啊?”或者“今天又下雨了”。传说中中国人的标志性问好用语“您吃了么?”反而不那么常见。
天气谈话带出另一个英式谈话中的重要准则:总是同意。你必须永远同意关于天气的“事实性”陈述,即使它们错得离谱。不过,你可以表达不同于其他人的好恶观点,或者用一种俏皮或是机敏的个人风格表达你的异议。如果你发现真的不能苟同,可以说“是啊,不过,我还挺喜欢这种天气呢,让人精神为之一振,你觉得呢?”或者“是啊,不过你知道,我对冷的敏感程度并不怎么高,对我来说,还挺暖和的。”请注意,这两种回应方式都用一种赞同式的表达开始,尽管第二种回应存在明显的自我矛盾。在这种情况下,自我否定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礼节比逻辑更重要。
延伸阅读
除了“天气互惠原则”外,典型的英式谈话还具有以下比较常见的潜规则:
1.笨拙规则
英国人在文化个性上远不像南欧地中海区域的人们那样热烈、奔放、坦率。相反,他们的典型作风是不擅社交,一个无可挑剔的英国人必须在公众场合显得拘谨、笨拙、生硬和尴尬。
2. 反向恭维规则
反向恭维规则要求人们对别人的恭维采取自我否定与贬低的回应。比如A:“哦,我喜欢你这次剪的发型。”B: “哦,不!我的头发其实很糟糕,它卷得太厉害了”。
3. 隐私规则
英国人很注意他们谈话当中的隐私规则,他们绝不会一见面就推心置腹,要获取他们的基本个人信息,犹如虎口拔牙,会遭到人们强烈的本能防御和反击。
4. 避免过分认真
英国人确实比其他民族更在意“严肃”与“肃穆”、“真诚”与“过分认真”的区别。自负和自我抬高都在社交规则之外。同样的反感会在观看奥斯卡颁奖典礼时出现,那些美国演员怎么能够在接受奖项时激情喷涌、泪流满面呢?你很少看到英国的奥斯卡大奖得主做这种把心掏出来的激情表演,他们的演说大多比较短,比较庄重,或者带点儿自嘲的幽默,即便如此,他们也总要表现的非常不自在或是非常尴尬的样子。任何英国演员,若敢于打破这些不成文的规则,那他一定会被讥笑,并被斥为“装腔作势”。
(以上观点来源于《英国人言行的潜规则》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