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早餐、晚餐“大挪移”

早餐、晚餐“大挪移”

案例正文

秘鲁人平时一日三餐,早餐较为简单,一般多以面包加牛油,一杯牛奶或咖啡,中午、晚上两餐大多比较重视,菜肴以丰盛为好。但是,秘鲁人有时候更重视早餐,是因为在重要的节庆时刻,他们会在早餐时候团聚在一起。比如国庆节等,家人们都会团聚在一起,在10-11点吃上一顿丰富的美味;有Shawarma(一种土耳其的烤肉卷,秘鲁人也会自己在家做)、Empanadas, 鲜榨的果汁等。

而中国人对一日三餐的认识,则有俗语可证:“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饱,晚上要吃少”。自古以来,也有“皇帝的早餐”一说,早餐要吃好,胜过吃补药;这是从传统中医养生角度来说的。中国人对早午餐的重视,是为了给上午和下午一整天的工作提供必需的能量和营养。比较受欢迎的中式早餐有武汉的热干面,西安糊辣汤、汉中热面皮、兰州牛肉拉面等等。部分地区如广粤,人们有也喝下午茶的习惯;因此在晚上,人的能量已补给足,消耗比较少,也为了睡眠时不增加对胃的负担,所以少吃且清单食物为宜。但是中国人在节庆时,家人们的聚餐时而是午餐,更多是晚餐,比如过年时候,人们在厨房忙活或者家人玩乐一天,晚上的团年饭才是一天的重头戏。

分析点评

秘鲁人和中国人对一日三餐的观念上的差别,体现了西方与东方在营养分配方面的差别。秘鲁人一般早餐较为简单,因为人在一般早上胃口清淡,顺性而为,吃的也较为简易;到了中餐和晚餐时,他们会吃更好的来补充一天的能量消耗,这属于“补充型”观念。而中国人的用餐观则属于“储备型”。而对于节庆日的家庭团聚大餐的时间与平日不同,都属于矛盾的两极互相转化。中秘丰盛晚早聚餐时,食物的不同,也体现了两国不同的饮食文化。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中国人传统的“储备型”三餐观,逐渐也变成了“补充型”,即早餐马虎吃或不吃,中餐和晚餐都吃很多。中国人吃不好早餐,主要是为了省时间、减肥、填肚子即可,到了中午再多吃。但是中医认为这样不利于工作和健康。晚餐一般是家人和朋友们一天团聚的时刻,好好吃一顿,成为家人和朋友们增进感情、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方式;而由于人们生活、休闲方式的多样化,晚上吃好也是有利于人们加班、健身、做家务等的能量补给。

差异点
秘鲁中国
早餐团聚外,“储备型”中国:早餐要吃好,“补充型”

信息来源

标签: 早餐养生团聚

浏览: 评论: 收藏:0
早餐、晚餐“大挪移”
案例编号:3118
洲:南美洲 国家:秘鲁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10-08 11:10:32
分享者:彭涛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