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毕业于英国私立的华文学校,从小对汉语感兴趣的她不仅可以汉语交流无障碍,而且热爱中国文学,通读研究了很多中国名著。在阅读过程中,她发现中西文学作品所反映了很大的中西宗教文化差异。
《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土地等显然是道教里的传说人物,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等则是佛教里的神灵,还有总多不计其数的天兵天将,乃至妖魔鬼怪,似乎只要人们能够想象到的物体都有可能成为神灵。《红楼梦》里的茫茫大师、渺渺真人实际上是一僧一道,常在一起游历。相对来说,在英国文学作品中宗教人物要简单得多,最常读到的当然是耶稣基督,偶尔也会读到耶和华,圣母玛利娅,圣彼得等等字眼,但远没有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人物那么繁杂。至于反面人物形象,我们读到的主要是关于撒旦的描写,虽然弥尔顿在写《失乐园》的时候经常不知不觉地把撒旦刻画成为反叛者。当然,英国文学作品对于其他宗教如伊斯兰教、佛教甚至道教也有所涉及,但至多只是作为异国风情来描写,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宗教对于中英两国的文学作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是一个经历过多重文化交融的文明古国,任何宗教都有可能在文化交融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历程上留下一定的烙印,但没有哪种宗教可以成为人们唯一遵从的宗教,即使在封建集权的时期某些皇帝会推崇某个特定宗教而限制其他宗教的活动,但都从没有能够确立某宗教的国教地位。宗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统治工具,对于普通百姓则是精神休憩的园地。在英国,基督教尤其是新教是其国教,宗教仪式和教区活动使得教堂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的寺庙或道院基本上建在偏僻的地方,而西方的教堂基本上建于人员集中的地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文人喜欢借宗教说凡事,而西方人则借凡事寓教义。
宗教对于中英两国的文学作品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国是一个经历过多重文化交融的文明古国,任何宗教都有可能在文化交融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中国文化历程上留下一定的烙印,但没有哪种宗教可以成为人们唯一遵从的宗教,即使在封建集权的时期某些皇帝会推崇某个特定宗教而限制其他宗教的活动,但都从没有能够确立某宗教的国教地位。宗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种统治工具,对于普通百姓则是精神休憩的园地。在英国,基督教尤其是新教是其国教,宗教仪式和教区活动使得教堂成为人们社会活动的重要场所。这也说明了为什么中国的寺庙或道院基本上建在偏僻的地方,而西方的教堂基本上建于人员集中的地区。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文人喜欢借宗教说凡事,而西方人则借凡事寓教义。
英国 | 中国 |
英国文学作品 | 明清文学作品 |
《失乐园》、《鲁滨孙漂流记》、《简•爱》 | 《封神演义》、《西游记》 |
西方文化的宗教是“再”和“聚集”,就是一群人为了一个目的聚集在一起 | 有一个创始人、有崇拜对象为“宗”;有一群追随者,有一定的祭祀仪式为“教” |
一度与政体紧密联系,甚至出现了政教合一的政体,宗教在西方的政治影响力极其巨大。 | 宗教似乎一直只是政治统治的附庸或手段。 |
西方的宗教大体上都属于唯一神教,如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 | 在中国占主流地位的宗教属于多神教,有着比较多的崇拜偶像,而且不同宗教的崇拜偶像有相互交融的情况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