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苏是一名刚到印尼任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虽然是初到印尼,但她觉得一切都很习惯,唯一让她有些纳闷的地方就在于宗教信仰的问题上。每次新认识的朋友总是喜欢问她信仰什么。小苏没有宗教信仰,可每次她这样如实回答时,换来的总是对方纳闷和不解的表情:“你没有信仰?怎么可能呢?”次数多了,小苏不免在心里嘀咕:“难道在印尼人心中信仰真的那么重要吗?没有信仰很奇怪吗?”
案例中可见小苏与印尼人在宗教信仰的问题上有着不一样的看法和理解。在中国,中国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受到宪法和法律的保护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中国,公民有信教和不信教的自由,这种自由是受保护的。然而这种情况在印尼是不同的。印尼政府规定,公民必须信仰一种宗教,不能没有宗教信仰,而且每个公民身份证上都必须写着自己信仰的宗教。由此可见,在印尼人的心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这样的观念是有理由的,而小苏没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样的情况在中国也是很常见的。两国国情不同,导致两国人民认识不同。遇到这样的跨文化交流障碍,小苏有两种做法:一、如实告诉对方自己是不信教者,因为国家并没有规定人民必须信教。二、选择一个自己较为心仪的宗教告诉对方(比如儒教),以免引来传教者的说教。
印度尼西亚 | 中国 |
印尼政府规定公民必须信教 | 中国有无宗教信仰的自由 |
(一)印尼的宗教信仰状况
印度尼西亚是一个信仰多宗教的国家,官方承认的宗教有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据1993年统计,90%的居民信仰伊斯兰教,6.5%的居民信仰基督教,信仰天主教者占3.1%,其余的居民信仰佛教和印度教等宗教。印尼宪法规定宗教信仰自由,其建国指导思想“潘查希拉(pancasila)”五基原则第一条就是“信仰神道”,所以印尼政府承认人民选择不同信仰的自由,并支持正常的宗教活动,每年都拨专款用于扶助建设清真寺,教堂,宗教学校,发行宗教经书和开展各种宗教活动。
目前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穆斯林国家,伊斯兰教徒的人数在世界上居首位。伊斯兰教对印尼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至风俗习惯都有极其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二)这么多年全中国人都不知道的事实——儒教历经磨难终成印尼六大宗教之一
印度尼西亚孔教源于中国儒教,现今是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佛教和印度教并列的印尼六大合法宗教之一。印尼孔教以中国孔子的学说(儒学)为宗教信仰,是印尼部分土生华人特有的宗教形式
中国儒教在印尼的传播,最初主要是通过华人的家庭教育和庙堂、宗祠的祭祀以及私塾、书院的文化教育。1900年成立的巴达维亚中华会馆,明确地定义孔教为一种宗教,指出孔教是华人文化中最主要的成分,并确立了孔教的基本教义。20世纪中叶,印尼从西方殖民地转变为独立的“印度尼西亚共和国”。在现代民族国家的框架之下,印尼华人经历了从“华侨”到“华人”或“华族”“华裔”身份的重大转变。印尼孔教也终于发展成为国家认可的印尼的六大法定宗教之一。印尼孔教具有较完备的的组织体系,并有专门的教职人员,实行教职级别制度。中国儒学的“四书”和“五经”是孔教的主要经典,“天”是孔教至高无上的的上帝,孔子是孔教的“圣人”和“先知”,“八诚箴规”是孔教的基本教规。此外,印尼孔教还有一整套包括礼敬、祭祀、宣道、人生礼仪等多种仪规,构成了内容十分丰富而又规范、完整的的礼仪体系,具有“制度型宗教”的显著特征。孔教的宗教仪式以中国传统的岁时节日为主体,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基础,形成了包括象征体系和身体操演的综合性实践记忆,为印尼土生华人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途径和有效机制,从而也反映出一部分土生华人的文化认同和华人身份认同,显示出中国儒学传统超越历史时空的顽强生命力。总之,印尼孔教是中国儒教的印尼化,是中国儒家文化在海外的特殊发展形式。印尼孔教的发展史,实际上也是印尼华人的文化实践和文化创造的过程。
印尼伊斯兰教教徒:http://asean.zwbk.org/news/1008.html
印尼孔教举办春节联欢会:http://asean.zwbk.org/newsdetail/25519.html
信息来源
案例叙述和案例分析为自编。 案例延伸阅读(一)来源:http://yinni.baike.com/article-268200.html 案例延伸阅读(二)来源:http://bbs.tianya.cn/post-funinfo-416546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