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1:2009年,厦门大学副校长等一行访问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孔子学院为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举行了一个欢迎午宴,并邀请校级领导和相关院系领导前来参加。宴会定于12点开始,不过12半才陆陆续续地有人来,来了以后就开始吃饭,谁先来、谁先吃,吃完后稍微跟我们寒暄一下,就离开了。我们所有中国人都感到很诧异,心想:“校长还没有来呢,怎么大家都吃完走了,太没素质了吧?”虽然我们都已经饿了,不过都不敢吃,可是他们已经吃完、而且离开了,这让我们觉得他们非常没礼貌。两点左右,校长终于出现了,稍微寒暄一下,他开始吃起来,见到校长开始吃饭了,我们也开始吃了起来。原以为校长会有一个简短的致辞,对中国客人表示欢迎,不过校长吃完后,也没怎么说话就离开了。我们所有人目瞪口呆,觉得非常不受礼遇。
故事2: 2010年,即将结束任期以前,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在学校餐厅为我举行一个欢送午宴,包括两个副校长在内的十几名学校领导和教授参加了欢送宴。欢送宴大约两点开始,大家点好餐以后,午餐就开始一份一份地上来了,谁先有食物,谁就可以开始吃。虽然此时副校长正在致欢送辞,不过其他人照样吃。后来有些人吃完以后,说自己还有点事儿先离开了。大约四点时,我们几位中国老师的午餐才刚刚上来,不过此时所剩下的尼日利亚人已经不多了,我们才开始吃“午餐”。
这两则故事,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表面上看是尼日利亚人非常的不礼貌,不过这在当地却习以为常,因为这本质上反映的是两国人民就餐方式的差异。尼日利亚人采用的是分餐制,只吃自己盘子里的东西,谁先得到食物,谁先吃,就像我们在食堂吃饭一样。中国人一般采用的是合餐制,大家共同吃桌上所有的菜,必须等待所有人到齐以后才可以开饭,就餐方式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的误解和冲突。
尼日利亚 | 中国 |
采用分餐制 | 一般采用合餐制 |
文化的和解 不过,随着交流的不断加深,双方之间越来越理解,我们的文化也正在被当地人了解和接受。2012年2月,厦门大学艺术团访问纳姆迪·阿齐克韦大学并进行演出。演出前后学校为艺术团举行了隆重的欢迎宴和欢送宴,约有一百人参加宴会,宴会进行得很规范,学校领导致辞,中方代表致辞,至此之后大家开始排队取餐,用餐之后大家开始跳舞。整个过程中虽然还是采用分餐制,不过鲜有人提前离开。这或许和该校领导经常参加孔子学院相关大会、慢慢接触和了解中国的就餐文化有关,像是一种折中的办法,可以叫作“文化的和解”。
信息来源
标签: 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