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与德国人在交谈时对于个人隐私的概念理解不一样,若德国人被询问到年龄、收入等,会感觉到收到冒犯。比如在刚认识时,中国人喜欢问对方“您多大年龄?”或者“您工资多少?”按照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这些问题就是“套近乎”而已,它非但没有涉及到什么隐私,反而显示出对对方的“关心”,这样的关心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而在德国人看来,这些问题属个人私事,他们会皱眉毛表示反感的。同样,如果德国人初识中国人,问对方“您打算在德国待多久?”或者“您准备回国了?”中国人也会感到不舒服,认为这是德国人民族优越感的不经意间的流露。其实人家未必如此,不过是德国人人际交往中打开话题的一种方式。其次,在德国文化中询问他人东西价格也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如果你的德国朋友给你看他刚买的衣服,你应该说:多漂亮啊,太美了等赞美的话,但绝不可以问其价格。然而在中国文化中,年龄、收入、询问东西价格是人们日常交谈的普遍话题。
<?xml:namespace prefix="o">
在言谈内容的规约上,中德文化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说什么,不说什么,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文化是有规约和限制的。德国文化通常允许人们比较随便地谈论天气、工作、业余爱好、地方和全国性事件。但是涉及年龄、婚姻状况、收入、宗教信仰、选举中投谁的票等等,则被认为是不十分礼貌的内容。所以,德国人给中国人的印象往往是严谨内敛,冷峻而高傲。 跨文化交际是一种社会符号的交换过程,即一种文化信息必须被另一种文化加以解释,包括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对自己不熟悉的社会符号意义的认定。文化和交流的关系非常密切。每个人都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中生长,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也习得了该文化的言谈规约、社会规范。所以,每个人的行为和言谈都在总体意义上不自觉地受其文化的影响。在交际中的言谈规约表现尤为突出。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双方文化差异是取得交际成功的先决条件。因为,按自己的文化去理解另一种文化,势必会给跨文化交际造成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 怎样才能进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呢?首先,交际双方必须建立所谓“跨文化意识”,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不但要了解自己文化的特征,而且要了解并接受对方的文化特征,以相互尊重、随乡入俗为原则。这是跨文化交际获得成功的前提。其次,正确运用交际策略。德国人应了解和学会中国人的间接交际方式,中国人也应学会和适应德国人的直接交际方式,对说话过于直率也不认为是没礼貌,回避交际中那些相互差异较大的方面,有意识地对自己的言谈习惯做某些方面的调整,使谈话控制在双方均能接受的范围内。 总之,从中德跨文化交际中所反映的文化背景差异看,交际双方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合作与往来愿望,更重要的是要克服以一己文化为中心的心理,加强跨文化知识学习,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获得交际和合作成功。
德国 | 中国 |
言谈 | 言谈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