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每周一例 > 日常生活 > 针的禁忌

针的禁忌

案例正文

中国驻埃及的一位家属,下午刚到埃及在整理衣服的时候发现衣服上破了一个洞。另外也没有洗衣皂,于是便想出门置办一些日常用品。她来到了超市,买到了许多的日常用品。最后她还想买必备的针,于是便向售货员索要针。这时售货员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她在想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于是便对此很困惑。

分析点评

针是缝衣的工具,几乎是家家必备的日常用品。但在埃及人的心目中却有几分神秘的色彩。每天下午3~5点,埃及人决不卖针,这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条不成文的戒律。据传说,每天的这个时间里,有天神下凡赐给人们一些生活必需品,但天神要亲自体察人们各自的境遇。越是富有的人,得到的赏赐会越多;越穷的人。所得的赏赐则越少。而穷人整天总是穿针引线,缝缝补补,为了使穷人得到的赏赐多一些,免于窘困终身,所以人们在这个时候绝不卖针。在这个神话传说的影响下,埃及的一些人甚至连夜晚也不敢做针线活,否则认为会给自己的母亲带来灾祸。农村里有些妇女把借针也看作忌讳之事。在非借不可时,出借人要把针插在面包里递给借针人,借针人也不敢当面用手把针取出来。

差异点
埃及中国
每天下午3~5点,埃及人决不卖针,也不会借针。中国没有这个禁忌。
延伸阅读

针有时也成为一些妇女相互对骂的口头语。如果一个妇女被人骂作针,那她便如同受了奇耻大辱,痛不欲生。如今,针在埃及人的心目中仍有其独特的。传奇般的地位,对针的忌讳也沿袭下来,成为埃及民间的一个习俗。

通常在埃及人面前尽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喷嚏。如果实在控制不住。应转脸捂嘴,并说声对不起。埃及人讨厌打哈欠,认为哈欠是魔鬼在作崇。一个人打哈欠,要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说请真主宽恕。而打喷嚏则不一定是坏事。一个人如果在众人前打喷嚏,则说我作证一切非主,惟有真主。而旁边的人会说真主怜爱你。他接着会说真主宽怒我和大家。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标签:

浏览: 评论: 收藏:0
针的禁忌
案例编号:11136
洲:非洲 国家:埃及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7-05-19 19:13:46
分享者:root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