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是一名在布隆迪工作的汉语教师志愿者,虽然法语说的不太好,但是为人随和开朗活泼,喜欢和当地人做朋友。经常和当地人一起参与当地的活动。有一次不小心胳膊上划了一道伤口,还没有完全恢复,就又被邀请去奶牛场。当地人看到WJ 胳膊上的伤口,还没等WJ回答,就不再邀请她了。WJ 一脸茫然,觉得自己什么都有回答,他们怎么就不再邀请了。
两天后,她遇到了那个朋友,把不解告诉了他们,当地人告诉她,那天奶牛场又有奶牛生产,很多人去,便想邀请她。但是看到她胳膊上还有伤口,就放弃了,因为当地人认为任何有暴露伤口的人都不得看奶牛生产,觉得这样会增加奶牛的痛苦。听到这里WJ 才明白过来。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她更加关注中布文化的差异,她也更受当地人欢迎了。
牛,特别是奶牛,是布隆迪传说和史诗中的重要主题。基隆迪语中的很多词汇都是牧牛文化方面的,存在着许多描绘牛的特征和美德的词汇。当牛群繁盛时,主人就会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如果牛不健康,主人也会忧郁、愁苦。布隆迪人从不加热牛奶,唯恐这样做会使奶牛的乳房疼痛,停止产奶。在吃豌豆和花生的日子里也不能饮用牛奶。而且,每一头奶牛都有自己的名字,受到精心照料。如果它自然死亡,人们将其食用,把它的角插入茅屋附近的土地中,作为其仁慈性格的象征,并表明"没有什么能胜过奶牛"
布隆迪 | 中国 |
布隆迪人对牛的态度 | 中国人对牛的态度 |
布隆迪人将牛视为活的金子,是一种价值最高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威望的象征,而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来源。在过去,图西族人与其受保护的胡图族人结成牛群契约,牛成为维系社会关系的物质基础。例如,在结婚彩礼中牛是最重要、最受青睐的。布隆迪有句谚语"奶牛万岁,它是所有生命的源泉"。人们在赞美恋人时会说"亲爱的,你的眼睛就像母牛的眼泪"。
信息来源
《列国志布隆迪卷》 李广一 主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