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乐是一名在葡萄牙支教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她班上的同学都十分活泼有趣,李乐和同学们已经成了很好的朋友。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还不熟悉葡萄牙人的生活习惯,李乐和学生之间发生过一些误会。
有一次一位同学去找李乐请教问题,在讲解过程中,为了确认学生是不是听明白了她讲的话,李乐一直盯着那位同学的眼睛看。但那位同学一直回避着李乐的目光,等李乐讲完之后,同学立马有些生气地走了。李乐有些迷惑,之后问了葡萄牙的同事后才知道,在葡萄牙一直盯着别人的眼睛看是不礼貌的。于是,李乐去找那位同学,并向他做了解释之后,才消除了误会。
在日常社会交际中,目光是表情的核心。在英国和美国强调交际中要注视对方,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那样才是一种有教养、有风度的行为。但并不是所有西方国家都视其为一种礼貌,葡萄牙人就不喜欢一直注视着对方。同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避免目光的直视是谦虚有礼的表现。但是中国人对西方人的普遍印象是大胆而奔放的,遂而认为与西方人交谈时直视对方应该是有礼貌的表现。殊不知这也是一种刻板印象,到不同的国家去之前要认真地做了解,不可一概而论。
葡萄牙 | 中国 |
避免目光的直视是谦虚有礼的表现 | 交际中要注视对方 |
在阿拉伯国家,人们重视直接的、保持不变的目光接触,并将其看作是良好沟通的基础。他们认为不论是与谁交谈,都应目视对方,因此他们总是紧挨着谈话的伙伴站立着,并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对方的眼睛。
而地中海沿岸的有些国家认为呆滞的眼光会给人带来灾祸,交谈时应尽量避免直直地盯着别人看;希腊人也不习惯长久地注视他人,甚至几乎成为一项不成文的法律。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