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中国式过马路”并不只是素质问题

“中国式过马路”并不只是素质问题

案例正文
J是一个在中国留学的英国学生。在中国期间,他发现过马路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中国车辆会很大声地按喇叭,自己经常被吓到,车辆几乎不主动让人,上下班高峰时期人车交汇密集的路口,常常出现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在人行横道上挤成一团的情况,行人在车流的夹缝里穿流,车辆也在见缝插针地向前挪动,谁也不肯作出让步。但是他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个很有趣却不能理解的现象——“中国式过马路”。
分析点评

这里既有规则意识淡薄的原因,也有规则本身不完善的因素。比如人走得慢,车走得快,红绿灯给车通过的时间有两三分钟,人得站在旁边吃灰尘和尾气;而给人过街的时间只有十二三秒,人得小跑步才得过去(年岁大的人是很难的)。况且,过街横道线要三四百米远才能有,天桥或地道有长长的上下梯步。这是公共交通资源上,强势、弱势的分配不公。这些现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也使人们按照红绿灯划定的时空难以顺利过马路。 另外,忍受等待时间也是其中一项重要参考:研究表明,行人等待时间小于行人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时,行人基本能够按照信号灯色通行,行人交通流的可控性较好;反之,行人交通流的可控性较差,强行穿越机动车流的行人比例很高。英国N.Rouphail等人通过对有、无信号控制两种交叉口处行人延误和强行穿越行为的研究,得出英国行人可忍受等待时间为45-60秒,而同济大学研究表明,中国行人最大可忍受等待时间为70-90秒,行人等候70秒后,便开始慢速前进,超过90秒,信号灯作用趋于零,行人过街将不可控制。当然,这背后与各国的生活节奏也不无关系。所以在英国,“绅士风度”似乎并不难操作,而在中国,加入“中国式过马路”的西方人也不乏其人。

差异点
英国中国
没有集体闯红灯现象有集体闯红灯现象

信息来源

标签: 交通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中国式过马路”并不只是素质问题
案例编号:463
洲:欧洲 国家:英国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4-12-01 02:59:05
分享者:刘玉川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