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hoie是马拉西亚赴中国的一名英语教师,她在中国留学已经两年了。有一次上中国文化课,介绍中国的婚丧传统。她对中国的丧礼印象很深,因为老师放了一个葬礼的短片给班上的同学们看,并告诉她们通常逝者的亲人为了表达对逝者的思念,会用哭声和表现在外的悲伤来传达感情。画面上的嚎啕大哭让她印象特别深刻,因为这跟马来西亚的差别非常的大。
在马来西亚,对死者,马来人只哀痛在心,从不嚎啕大哭。亲朋及相识者齐集丧家,为死者祈祷。若不在当天出殡,吊丧者须轮流祈祷到天亮。出殡前,先由一名伊斯兰教的长老为死者净身,撒上檀木香,用白布包妥,然后将尸体放入灵架,盖上棉毯,由四名教友抬往清真寺。若路遇其他出殡者,双方止步祈祷,互表同情。否则,送殡亲友有权上前问罪。如果小孩死亡,还须进行"夜祷",每夜由一名长老静坐坟边诵经,连续三五日,让小灵魂超度。
由于马来西亚是多元宗教文化的领地,伊斯兰教、基督宗教、印度教、锡克教、华人佛道宗教,以至缅人、暹罗人的南传佛教,以至原住民也是各有各的信仰;因此,不同群体在处理遗体的整个过程不可能一致,总会出现从信仰原则到操作细节的差别。客观上的效果就表现在长期维持至今的丧葬制度,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民族都有其特殊的丧葬习俗,应当尊重这种文化差异。
马来西亚 | 中国 |
对逝者哀痛在心 | 在葬礼上嚎啕大哭 |
在马来西亚,回教有一个规定:凡死去的教徒要尽快埋葬,决不可无缘无故拖延六小时以上。因此当老年病人生命垂危之际,家人便让教堂主事人到病榻前为病人念诵可兰经。老人去世后,最要紧的事是马上通知教堂,在布告板上公布死者的姓名、逝世时间及举行葬礼的时间地点,并同时通知亲朋好友请大家参加葬礼。教堂管理人在接到报丧信后,马上派人挖墓穴。死去的人要仰卧,双手右上左下平放在胸前,两脚伸直并拢,一条白布由头顶包到下巴,以防嘴巴张开,再用布盖住遗体,抬到一张铺有白布的平台上,点烯伽罗木,让众人瞻仰,前来吊丧的人恭敬地掀开白布,瞻仰一会儿,不能高谈阔论,也不能嚎啕大哭。
然后请同性别沐尸师主持沐浴仪式,把尸体用清水和肥皂擦洗干净,涂上樟脑和黄檀木粉。接着便要裹尸,裹尸布要撕成上衣、头巾的样式,不可用针缝,死人穿上衣服后,再包三层以上的白布,用布条扎好,放入棺材,封棺后再盖上好多层布,最上面的一层有美丽的金线刺绣图案,或绣上可兰经的经文。出殡时大家要念诵可兰经,不可交头接耳地谈话,女性不能去送殡。棺木运到坟场后,由教堂管理人打开棺盖,拆除扎住尸体的布条,面向圣地麦加放入墓穴,装好墓碑。最后还要请僧侣来念平安经,把浸檀香木的水洒在坟上,把各色花卉散在坟上,葬礼才算告终。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