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个人还是集体

个人还是集体

案例正文

Jack是个初到北京的美国青年人,他每天最愁的就是上班时的地铁四号线。每天早高峰时间都是人挤人、人挨人,这让他感觉非常不舒服。

美国人排队不会像中国人挤在一起,而是相互隔开一些距离,避免冒犯其他人的个人空间;在公交车上或是地铁里,人与人之间也都下意识地避免身体接触,如果车上人多,人们宁愿花几分钟等下一趟车,而不愿挤在一起。

但是他在美国的做法显然不适用于北京的现状,他在等待了三趟地铁依然人满为患之后终于放弃了,加入了挤地铁的大军。

分析点评

Hofstede确立的民族文化价值维度之一为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集体主义是指一种文化中对“我们”的认同度高于对“我”的认同,集体权利高于个人权利,集体化的需求高于个人的需求与欲望;集体主义文化推行组内和谐、组内合作精神以及以关系为基础的互动。相反,个人主义是指一种文化强调个人比集体重要,个人的权利和需求比集体的权利和需求重要。个人主义实行自我效能、个人责任和个人的自主权。

中国是个典型的集体主义国家。在中国的文化中,集体意识普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个人情感上依赖于组织集体,注重集体归属感。因此,在注重集体价值高于个人意愿的集体主义文化中长大的中国人,更倾向于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所以,他们会易于选择一个小的距离产生互动,以显示对他人的友好,便于愉快地交谈。这时,他们把互动的参与者包括自己看作一个小的集体,保持一个小的距离互动是他们情感上对集体依赖与信任的表现。

美国是典型的个人主义国家。美国社会的所有价值,权利和义务都起源于个人,它强调个人的主动性,独立性和个人的表达,注重个人的隐私。“自我”概念深深根植于个人主义的土壤之中。在美国,私人生活和空间特别受到尊重和保护。因此,在交往中,人们也特别注意与对方保持相当的距离,以表示对对方私人空间的尊重。

案例来源:《论个人空间在中美文化间的差异》----刘春苗

差异点
美国中国
美国个人主义中国集体主义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个人还是集体
案例编号:1275
洲:北美洲 国家:美国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09-19 20:40:00
分享者:邓军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