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我该怎样尊重你?

我该怎样尊重你?

案例正文

刚来澳洲的时候,常常对这里的称谓感到非常不适,对上司或年长者直呼其名的做法让我有点难以适应。在学校很多老师对校长直呼其名,甚至在开会的时候也会直接叫校长John。一开始我怎么都叫不出口,总觉得直呼名字有点不尊重校长,每次见面打招呼都是礼貌地称Mr.Deayton。后来发现只有我一个人这么称呼,反而显得生疏和奇怪,于是也慢慢改口,但最初每次直接叫校长名字的时候,心里面还是觉得冒犯了校长。

不光是老师对校长的称谓,在这里学生对老师的称谓一开始也让我略感不适。来到澳洲以后,我并没有使用英文名字,不论是银行开户还是在学校工作聊天,都一直保留使用自己的中文名字Zhang Shu。每个星期四去一所小学教中文,班里的学生都是七八岁,我告诉他们可以叫我Miss Zhang或者按照中国的习惯叫我“张老师”,但是几轮游戏玩下来,个个孩子都捋直了舌头直接叫我“Zhang Shu”。一开始我觉得学生直接叫我名字不太尊重我,或者觉得他们压根没把我当成老师,后来看到每节课结束时孩子们都帮我洗毛笔收筷子全部整理好还给我,兴奋地问我下节课学什么,我反而觉得很舒适很轻松,他们尊重人的方式不是体现在称谓上罢了。

在我平常每天工作的另外一所中学,学生都是十五六岁的大孩子了,他们在课堂上都会叫我Zhang Shu 老师,或者Miss Zhang。但是在我们一起出去露营的五天中,每个学生都直接叫我Zhang Shu。另外一位澳洲当地的老师在露营中也从Mr.White变成了学生口中的Rob。我看他很乐意接受学生叫他“Rob”,没有任何不满。但是我们学校从中国来的留学生,不论在校内还是校外,都会礼貌地叫我张老师,和澳洲孩子形成了对比。在中国,学生和老师玩得再融洽也不会直接叫老师的名字,对于上级或长辈,不可直呼其名,只能道姓,通常还加上对方的头衔。相比之下,西方人的层级观念较为淡薄,在称谓上也比较随意。

称谓不同带来的不适很容易就克服了,但是另外一个中国人的传统习惯让我在澳洲碰了一鼻子灰。在国内跟自己的老师,尤其是地位和年事较高的老师交流时,在肢体动作上微微低头颔首,或者略略鞠躬表达尊敬,甚至老师坐着我们站着交流都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但在这里完全是另外一副样子。我的指导老师已经五十多岁,有着三十年的教学经验,她的东方面孔常常让我忘记她是土生土长的澳洲人。一开始的时候,我们一起交流我总会对她流露出对长者的尊敬,或许连我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但是已经体现在我的肢体语言上,让她或多或少感觉不舒服。终于有一天,她坐在电脑前,招呼我过去看一个文件,我没有多想直接很自然地站在她旁边,弓下腰垂下头看电脑屏幕,她突然非常严肃生气地说:“半米内就有椅子你为什么不拉过来坐下看,你这样子在别人看来像我在欺负你,我没有感觉被尊重,我觉得非常不舒服。”事情发生得有点突然,内心的震惊和困惑让我一下子不知道怎么思考,后来两个人交流了很久,才知道应该怎么最大化地让对方舒适。

分析点评

东方人习惯用称谓和肢体语言表达对地位高或年事高的人的尊敬,但是西方人认为东方人对上级鞠躬过度,点头过多与微笑频繁的举动,都是缺乏自信,害怕权威的表现。这种尊敬方式让他们感觉非常不适,有些人觉得是一种负担,有些人觉得你是害怕他而不是尊敬他,西方人更倾向于平等自由地交流。有时候在国内养成的“好习惯”在国外会给你带来麻烦,而改变也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双方真诚交流,互相体谅,把跨文化之旅当成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差异点
澳大利亚中国
西方人可以直呼其名。 中国人不称呼领导名字

信息来源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中心

标签: 称谓

浏览: 评论: 收藏:0
我该怎样尊重你?
案例编号:10335
洲:大洋洲 国家:澳大利亚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6-07-04 20:53:57
分享者:吴极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