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制度 > Yes 和No

Yes 和No

案例正文

刘强是中国人,今年刚到芬兰进修博士学位,教授H是他的导师。就在刘强去学校的第一天中午,教授H来到刘强的办公室,两人简单聊了一下有关的研究工作。然后,教授向刘强发出邀请,问刘强愿不愿意跟他一起吃午饭。刘强想到自己已经约了同学吃饭,就回答说:“No,Thanks!”没想到教授接着说:“刘强,我知道中国文化讲究客气,有时说No时,实际并非拒绝,而是Yes,所以,我想请你再澄清一下,你到底是接受邀请还是拒绝?”听了这话,刘强一下子愣住了,随即他又忍不住大笑,并进一步解释说:“教授,我说的No是真的No,因为我已经约了别人了。我现在是在芬兰,不是在中国,所以我真的不是客气。”听了这话,教授终于放心了,然后欣然离去。

分析点评

芬兰人虽然行事低调内敛,但对于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的事件的容忍度又是比较低的,在具体事件上会希望得到直率明确的答复。中国人交际中出于礼貌,在受到邀请的时候,总会先客气推辞一番,最后才答应应邀。基于对于中国人这种社交礼貌的了解,教授才希望刘强进一步确认。但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也越来越趋向直接坦率,当受到别人赞美的时候,我们不再谦虚地说“哪里哪里”,而更多是说“谢谢”。

差异点
芬兰中国
芬兰人的客气中国人的客气

信息来源

熊光宇.忆博士学习中的几件事[A].岑玉珍,蔡瑜琢.芬兰印象[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104

标签: 客气直接

浏览: 评论: 收藏:0
Yes 和No
案例编号:7345
洲:欧洲 国家:芬兰
分类:制度
上传时间:2015-12-02 20:06:21
分享者:党瑞霞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