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位购房者,在北京看一圈房子就好像周游世界。早上去“原乡美利坚”,中午去“澳洲康都”,下午去“北欧小镇”。如果明天还有兴致,那可以去“温莎大道”、 “威尼斯花园”、 “米兰阳光”……这股洋风所到之处不止北京,而是席卷了全国房地产界。
在北京一所学校教授英语的加拿大人埃文斯不停地对记者强调,他很喜欢中国的文化,可来了中国之后,多多少少有点失望,因为“中国太洋化了,本土的韵味越来越少了”。他想了想后说,还是中国人不够自信,把欧美的东西想象得太美好,所以挂了一个欧美名称的楼盘就好卖,这也刺激了开发商不断地把新楼盘取上了洋名。这表面上是市场的因素,深层次还是中国人缺乏文化自信。停顿了一会儿后,埃文斯补充说:“中国是独一无二的,经济发展这么快,中国人迟早会找到充足的自信心。”
(李宏伟等,《环球时报》,2006年12月13日)
何谓“现代化”?何谓“西洋化?”这似乎是从20世纪初以来一直纠缠不清的问题。西方在经济和技术上领先我们,在实行现代化过程中要学习西方经济建设的经验和先进技术,不仅正当,也是必须。然而,中国的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的老路,这也是百年来历史证明的事实。不过每次对外开放时,总有些人千方百计将自己“洋化”,并以此为荣。楼盘起外国名字就是这种心理的反应。 洋名小区表现的是一种暴发户的意识和心态,开放以后,我们往往把西方当成富有的社会,所以起西方的名字就显得档次很高。把自己化妆成古罗马帝国,把自己打扮成欧洲的所谓权贵、美国的暴发户,最终使我们失去了自己,这是很可悲的。 洋名小区的泛滥在中国引起了不小的争议。去年,昆明因为洋名小区太多而立法禁止新楼盘用洋名。关于这个立法,很多中国人拍手叫好。
信息来源
毕继万.跨文化交际与第二语言教学[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