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国有专门的儒教大学成均馆,它源于中国元代的太学、国子监。成均馆的办学宗旨是:“以儒学精神为基础,陶冶民主教育理念和圆满的实践人格,从而达到育成国家指导人才的目的。”(注:引自《成均馆大学学则》第1章第1条)成均馆大学把儒学规定为全校学生的基本教养科目之一。认为“儒学教育是为了解东方人的人生观及思维结构而设置的。在此设置儒学科目是为了能动地涵养圣贤的生活态度,宣扬成均人的意识,进而能够找到民族主体性的契机。”成均馆还设有专门的儒学大学和儒学大学院,以培养儒学研究和教育方面的专门人材。成均馆相当于中国的阙里孔庙,是儒教命脉延续的象征。在成均馆内,不仅供奉着孔圣十哲和中、韩两国的历代儒家著名圣贤,而且至今完整地保存着李朝以来的春秋两季释奠礼。成均馆还在每月的初一、十五行焚香礼,以表达儒者们对先圣先师的崇敬之心。韩国的政界和企业界领袖对成均馆都非常重视,比如韩国三星集团每年都向成均馆投入成千上万的资金。
除成均馆大学外,韩国各城市都有乡校。乡校是韩国历代传承儒教、祭祀孔子与圣贤的地方,可以说是为了祭祀孔子与诸圣贤、教育并感化地方百姓而由国家设立的教育机构,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文庙。韩国乡校历史悠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乡校的建设,乡校运行得如何是朝廷考核地方官员的主要政绩指标。如今,乡校仍然发挥着地方儒教教育中心的作用,经费仍由政府支持。全国乡校每年都与在首尔的成均馆同时举行盛大的祭孔活动,地方主管教育的官员都会穿上长袍马褂来这里与儒生们一起祭孔,对着先贤们三叩九拜。每年寒暑假,乡校都会为中小学生开课,教他们忠、孝、仁、爱等道德规范和各种行为准则,学生们必须要穿着传统韩服上课,学习书写汉字,体验传统游戏和传统音乐,还体会茶道、行礼、饮食礼节等的生活礼节。各地乡校还专门设有“明伦堂”,对学生进行经书教育和道义宣传活动。乡校还承担着地区传统生活文化中心的功能,定期举办各种中小规模的课程和传统婚礼、传统成年礼等各种各样的传统仪式,每年都邀请老人举办耆老宴并表扬孝行者和善行者,目的是让青少年亲身体验爱家精神和爱国精神,为地方居民提供实践传统儒教礼节的标准,使得一般韩国人能够体会到儒教的生活方式与儒教的价值观念。
韩国 | 中国 |
韩国教育制度 | 中国教育制度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