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制度 > 中日收入倍增计划的差异

中日收入倍增计划的差异

案例正文

1.计划提出的时机不同。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中日收入倍增计划的提出时机有很大差异。日本提出“收入倍增计划”的时机是在日本结束了经济恢复阶段,刚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个时候所显现出来的城乡差距加大、大小企业二元结构明显、国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从今后更长的发展阶段来看仅仅是刚露出苗头。中国提出“收入倍增计划”是在已经持续高速发展三十多年以后。计划提出的背景不同。“二战”结束以来,日本经济快速发展,GDP增长速度年均10%左右。计划提出的经济基础不同。首先,中日两国在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前的经济结构不同。现在

一般公认日本是出口导向型国家,但在日本推出收入倍增计划时,资源匮乏,经济发展需要进口大量原物料,导致出口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一直为负,经济增长只能靠消费和投资双引擎驱动,居民收入占GDP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目前,中国情况与日本截然相反,居民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不到40%,国内消费长期低迷,经济增长以出口和投资为主,常年贸易顺差带来了巨额的外汇储备。

分析点评

七、日本在计划实施的后期阶段,通货膨胀

较为严重。1973年,日本的劳动生产率增长约20%,但批发物价上涨35%。因此,实现工资收入的高增长应该将通货膨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方面中国也有一些教训,如前几年国家免除农业税并对农民给予一些补贴,但与此同时,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农民实际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中日收入倍增计划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异。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确保收入倍增计划达到预期目标,是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保证。

案例来源:[1]肖海晶.中日收入倍增计划的差异与启示[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05:70-74.

差异点
日本中国
提出时机、背景

信息来源

标签: 收入倍增计划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中日收入倍增计划的差异
案例编号:2357
洲:亚洲 国家:日本
分类:制度
上传时间:2015-09-23 20:45:03
分享者:邓军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