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其他 > 官方语言的多元化

官方语言的多元化

案例正文

和众多非洲国家一样,卢旺达是一个多语国家。在卢旺达,你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英语、卢旺达语、法语、乌干达语、斯瓦西里语几乎都有人说。而且很多情况下一个人会两种及其以上的语言。在众多的语言中,他们的使用对象、适用领域以及使用者年龄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卢旺达高级官员们都讲着流利的英语,而中下级官员、地方官员和普通的国民却讲着法语或者卢旺达语,首都基加利英语环境较好,而在首都以外的地区,那里的居民都说这法语,在年龄上,青年以上的人无法用英语交流,而十多岁的的孩子们的英语却极为标准。日常公文中,中央政府、基加利政府公告公文之类的都用英文,但是税务、财会等专业性文件却是法语的,而地方法院、政府喜欢用卢旺达语。

分析点评

一战后,德国战败,卢旺达成了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和托管地。1962年,独立后的卢旺达仍然把法语(当时比利时大部分讲法语)作为官方语言,但本地人通常流行卢旺达语。与此同时,自国家独立开始,国内民族矛盾便不断。民族斗争产生的难民先后逃亡乌干达(官方语言为英语、斯瓦西里语),布隆迪(官方语言为布隆迪语和法语),刚果(官方语言为法语),坦桑尼亚(官方语言为斯瓦西里语、法语)等国家。这就为后来英语成为官方语言和多种语言并用提供了可能性。成立后的新政府为与世界接轨,更好的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交流,便在1999年把英语定为卢旺达官方语言。但因历史原因,法语和卢旺达语的使用人数仍然比较多,因此现在卢旺达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法语卢旺达语。

差异点
卢旺达中国
卢旺达官方语言中国的官方语言
延伸阅读

历史上,卢旺达原是德国殖民地(德属东非的一部分),一战后德国战败,卢旺达成为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和托管地,一直到1962年独立。然而,不幸的是,卢旺达自独立之日起,其两大民族——图西族和胡图族的冲突就接连不断。掌权的胡图族开始了对图西族的迫害,大量的图西族难民逃往周边国家:乌干达、布隆迪、刚果和坦桑尼亚。其中,难民最集中的国家就是乌干达。这些难民得到了乌干达政府的支持,组织了反抗军,开始与卢旺达政府对抗,争取重返卢旺达。由于乌干达是英语国家,这些难民特别是其后代,在坚持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同时,逐渐学会了英语和乌干达语,而淡忘了法语。

1994年,主要针对图西族的种族大屠杀发生了。在乌干达的难民反抗军趁乱反攻国内,并夺得了政权。从乌干达打回来的军队大都不会讲法语,包括反抗军的首领、现任总统保罗·卡加梅。新政府认为,造成百万人死亡的大屠杀是旧政府在法国支持下干的,甚至还认为法国人直接参与了屠杀。因此,新政府与法国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还一度与其断交,并从1999年将官方语言从法语改为英语,开始在社会上和中小学推广普及英语教育,理由是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更好地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交流。

同时,因为历史和战争的原因,尽管新政府采取民族融合政策,取消了不同民族的划分,现在的卢旺达人还是分成了更多的族群,讲不同的语言。除了共同的卢旺达语外,本土的原胡图人和图西人是讲法语的,从乌干达回来的难民则讲英语和乌干达语,而从布隆迪回来的图西人讲法语和布隆迪语,从刚果回来的人讲法语和斯瓦西里语。另外,因为东非军队里普遍流行斯瓦西里语,许多军人和曾经的军人也讲斯瓦西里语。


思考题

信息来源

参考文章:吴金光.卢旺达的语言问题[J].中国民族报.2014年10月24日.
浏览: 评论: 收藏:0
官方语言的多元化
案例编号:10098
洲:非洲 国家:卢旺达
分类:其他
上传时间:2016-07-01 20:57:08
分享者:党瑞霞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