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历史上,卢旺达原是德国殖民地(德属东非的一部分),一战后德国战败,卢旺达成为比利时的委任统治地和托管地,一直到1962年独立。然而,不幸的是,卢旺达自独立之日起,其两大民族——图西族和胡图族的冲突就接连不断。掌权的胡图族开始了对图西族的迫害,大量的图西族难民逃往周边国家:乌干达、布隆迪、刚果和坦桑尼亚。其中,难民最集中的国家就是乌干达。这些难民得到了乌干达政府的支持,组织了反抗军,开始与卢旺达政府对抗,争取重返卢旺达。由于乌干达是英语国家,这些难民特别是其后代,在坚持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同时,逐渐学会了英语和乌干达语,而淡忘了法语。
1994年,主要针对图西族的种族大屠杀发生了。在乌干达的难民反抗军趁乱反攻国内,并夺得了政权。从乌干达打回来的军队大都不会讲法语,包括反抗军的首领、现任总统保罗·卡加梅。新政府认为,造成百万人死亡的大屠杀是旧政府在法国支持下干的,甚至还认为法国人直接参与了屠杀。因此,新政府与法国的关系一直非常紧张,还一度与其断交,并从1999年将官方语言从法语改为英语,开始在社会上和中小学推广普及英语教育,理由是为了更好地与世界接轨,更好地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交流。
同时,因为历史和战争的原因,尽管新政府采取民族融合政策,取消了不同民族的划分,现在的卢旺达人还是分成了更多的族群,讲不同的语言。除了共同的卢旺达语外,本土的原胡图人和图西人是讲法语的,从乌干达回来的难民则讲英语和乌干达语,而从布隆迪回来的图西人讲法语和布隆迪语,从刚果回来的人讲法语和斯瓦西里语。另外,因为东非军队里普遍流行斯瓦西里语,许多军人和曾经的军人也讲斯瓦西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