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没有换乘站的地铁交通 (图文)

没有换乘站的地铁交通 (图文)

案例正文

J是一个到菲律宾自由行的中国游客。某天,他要从住处到中国城买东西。查好了地铁线路他便出发了。然而到了要换乘另一线路的地点,他就懵了。他在下车的地铁站找了很久都没有换乘站。绕来绕去浪费了很多时间。后来经过询问他才知道,菲律宾的地铁交通是没有换乘站的,要换乘另一线路的地铁,只能从一个地铁站里出来,步行至另一个站内乘车。

http://www.onegreen.net/maps/Upload_maps/201403/2014030909164289.jpg(马尼拉地铁线路图)

http://img.article.pchome.net/00/54/84/75/pic_lib/wm/qiche13.jpg

http://1853.img.pp.sohu.com.cn/images/blog/2011/5/19/7/7/u107517885_130bf6bb1f9g215.jpg

(吉普尼)

分析点评

马尼拉这“糟糕”的地铁交通首先得“归功”于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低效与无所作为。上海的交通也十分拥堵,但四通八达、舒适干净的地铁至少保障了普通老百姓能够准时、顺利到达多数地方。如果要在马尼拉建更多的轻轨与道路,就势必拆旧。但是,一种仍不成熟的民主制度阻碍了菲律宾在这方面的作为。另外,所需的大笔资金也让政府囊中羞涩。尽管菲律宾这几年经济增长一直在6%左右,但对于依赖海外劳工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国家,其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仍远不足以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巨大投资。

独特的行政体制也加重了马尼拉的交通难题。外国人所说的马尼拉实际上是指大马尼拉,它涵盖包括马尼拉在内的17个市。大马尼拉不是一级行政区,它没有市长、市议会,只有一个大马尼拉发展署,其主席由总统任命。而构成它的市都有自己的民选市长、议会,城市治理的实权还是掌握在各个市而非大马尼拉发展署手里。碰上市政规划、交通管理等需要统一应对的问题,往往难以协调、各自为政,甚至到了依靠总统府来管理马尼拉交通的地步。

差异点
菲律宾中国
两条地铁线交叉的地方没有换乘站两条地铁线交叉的地方换乘方便
延伸阅读

由于轻轨覆盖有限,多数人出行还是乘坐最有菲律宾特色的交通工具:吉普尼。这种交通工具原由吉普车改装而来,后面加长的车厢里放上两排座椅,车身被各种各样的图案所装饰,绚丽的色彩展现着菲律宾人的艺术天赋。车厢的后门是永远敞开的,准备随时停下来吸纳乘客。从某种意义上讲,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吉普尼已不只是马尼拉的交通工具,也是它的文化符号。

诚然,在现代交通充分发达的今天,吉普尼已然落后:没有空调,车厢里拥挤不堪;排放超标,整个马尼拉的街道上都弥漫着它的尾气。

然而,在这个挫败感十足的城市里,菲律宾人却有一种外国人难以体会的淡定。面对主干道EDSA上的大堵车,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调侃,自己又经历了一次“人民力量革命”(推翻马科斯和埃斯特拉达的人民革命力量运动都是在EDSA大道上演的,意在调侃现在的EDSA停着的车就和当时的人一样多)。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案例叙述:戴丹璐原创 案例分析:李开盛的博客(菲律宾札记之二十二:马尼拉的烦扰与温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0bb500102vxpr.html ) 案例延伸阅读:李开盛的博客(菲律宾札记之二十二:马尼拉的烦扰与温情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20bb500102vxpr.html )

标签: 地铁马尼拉

浏览: 评论: 收藏:0
没有换乘站的地铁交通 (图文)
案例编号:9812
洲:亚洲 国家:菲律宾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6-06-30 00:44:45
分享者:王小溪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