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阅读:
由于轻轨覆盖有限,多数人出行还是乘坐最有菲律宾特色的交通工具:吉普尼。这种交通工具原由吉普车改装而来,后面加长的车厢里放上两排座椅,车身被各种各样的图案所装饰,绚丽的色彩展现着菲律宾人的艺术天赋。车厢的后门是永远敞开的,准备随时停下来吸纳乘客。从某种意义上讲,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吉普尼已不只是马尼拉的交通工具,也是它的文化符号。
诚然,在现代交通充分发达的今天,吉普尼已然落后:没有空调,车厢里拥挤不堪;排放超标,整个马尼拉的街道上都弥漫着它的尾气。
然而,在这个挫败感十足的城市里,菲律宾人却有一种外国人难以体会的淡定。面对主干道EDSA上的大堵车,他们会在社交媒体上调侃,自己又经历了一次“人民力量革命”(推翻马科斯和埃斯特拉达的人民革命力量运动都是在EDSA大道上演的,意在调侃现在的EDSA停着的车就和当时的人一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