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幼稚”的中国人

“幼稚”的中国人

案例正文

小赵是匈牙利的一枚汉语志愿者,在她所任教的学校里,中文系的学生汉语水平最高,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有留学中国的经历,在课下他们也成为了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天。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虽然他们年纪不大,但是他们的着装打扮、处理问题的方式都相当社会化,甚至中学学生仅仅十几岁,但是丝毫没有幼稚的感觉,经常让她误以为在与二十几岁的成年人打交道。仅凭外貌是根本辨别不出他们的年龄的,因此经常造成一些称呼上的误会,甚至交往方式上的错误,稍不留神就会很尴尬。

举个例子来说,在小赵的班上,在介绍句型“你多大了?”时,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说:“我16岁了。”小赵不小心笑了出来,以为她在开玩笑,因为中国人表达自己年龄时有的时候会开玩笑地说小几岁,甚至有“永远18岁”这种说法,而且无论从相貌、衣着打扮各个方面来说,她都绝对不止16岁。但是那个学生面无表情并没有笑,结果很尴尬。后来在和她们聊天的过程中小赵得知这个学生真的只有16岁,还在中学上学。

分析点评

在匈牙利,女生高中时期的时候开始跟成年人一样穿衣服,用化妆品什么的,表现也想成人的,而很多中国女大学生衣服穿的像小孩一样,根本不关心外表,当然男生也是。所以甚至老师在进入教室时学生都以为是一个小孩子,没有老师的感觉。

作为汉语老师在着装打扮方面是不是更要多加注意?如果太稚化会不会引起他们反感,甚至没有老师的威严?联想到中西教育模式上的差异,中国的家长往往溺爱孩子,导致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过分依赖父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而在西方,18岁之后就意味着逐步进入成人社会,学会自己独立生活,所以在各个方面都在向成年人过渡。如果忽略了这方面的问题,由此衍生出来的一系列跨文化交际问题必然会影响教学效果,甚至会造成文化上的冲突。

差异点

信息来源

浏览: 评论: 收藏:0
“幼稚”的中国人
案例编号:9249
洲:欧洲 国家:匈牙利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6-06-23 14:03:51
分享者:王维丽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无相关信息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