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正文:
小赵是匈牙利的一枚汉语志愿者,在她所任教的学校里,中文系的学生汉语水平最高,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有留学中国的经历,在课下他们也成为了朋友,经常在一起聊天。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她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虽然他们年纪不大,但是他们的着装打扮、处理问题的方式都相当社会化,甚至中学学生仅仅十几岁,但是丝毫没有幼稚的感觉,经常让她误以为在与二十几岁的成年人打交道。仅凭外貌是根本辨别不出他们的年龄的,因此经常造成一些称呼上的误会,甚至交往方式上的错误,稍不留神就会很尴尬。
举个例子来说,在小赵的班上,在介绍句型“你多大了?”时,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互相提问,其中一个学生回答说:“我16岁了。”小赵不小心笑了出来,以为她在开玩笑,因为中国人表达自己年龄时有的时候会开玩笑地说小几岁,甚至有“永远18岁”这种说法,而且无论从相貌、衣着打扮各个方面来说,她都绝对不止16岁。但是那个学生面无表情并没有笑,结果很尴尬。后来在和她们聊天的过程中小赵得知这个学生真的只有16岁,还在中学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