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不速之客

不速之客

案例正文

某大学的留学生中级听力课上,英国学生Elizabeth忽然觉得身体不适,头晕恶心,她向任课教师王老师说明了原因后请假回宿舍休息。课后,王老师心里惦记着Elizabeth,便给她发去信息询问她的身体状况,但直到当天傍晚,也一直没收到她的回复。王老师担心她一个人刚到中国不久,身边没有亲人照顾,于是买了一大堆水果和蔬菜直接去了Elizabeth的宿舍探望她。

当王老师敲开Elizabeth的宿舍门时,她看起来面色苍白,脸上并没有因老师的探望关心而流露出愉快的神色。王老师问她:你去医院了吗?医生怎么说?好一些了吗?Elizabeth毫不客气地说:对不起,老师。我现在身体不舒服,没有办法招待你。谢谢你来看我。王老师不得不尴尬地离去。

分析点评

中国人之间常常不用事先预约就登门拜访送人远行或远行归来之后摆放也不用预约;婚丧大事或探视病人、对远方来客到达后登门探望也都可不比事先预约,或者采取一种肯定句的通知方法告诉对方将要去看望他。

英语国家的人,如英国人认为在一般交往中不事先约定就造次访问时不礼貌的,而只说自己要什么时候去看望某人似乎是暗示被访者不论是否有事都必须在家中等候,因而也显得极不尊重别人,所以,对实现未经预约的访问,主人可以拒绝接待或明显流露不快(毕万继,1998)。

差异点
英国中国
按计划行事计划可以随时改变
预约出发前临时打招呼
延伸阅读

中国人出于视朋友如亲人的亲切之情,将上门拜访看成是上门问候、慰问或关心。因此,主人根据不同的情况有可能作出两种反应:一事愉快或感激地表示欢迎,二是表示感谢但不敢承担的心情。但这对于习惯先预约再拜访的英国人来说,这种热情显得不那么容易接受。

此外,邀请和提出预约的时间,中英也往往不大相同。西方英语国家邀请和预约的时间较早,以便不打乱别人的时间安排并给以足够的反馈时间。中国人邀请的提出却常常晚得多。虽有多种客观因素,但这可能也源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只考虑邀请的恳切,而不期望对方给以回绝。


思考题

信息来源

标签: 社交预约关怀

浏览: 评论: 收藏:0
不速之客
案例编号:872
洲:欧洲 国家:英国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09-18 14:51:06
分享者:陈文倩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