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文明求助的流浪汉

文明求助的流浪汉

案例正文

法国人出身的流浪汉很文明,画带笑容,不卑不亢,有时还很幽默。地铁里,常见他们笑容满面迈进车厢,大声地向乘客做自我介绍,说明身世。无非目前没工作,没收入,有小孩,请求给几个零钱或一张饭票。有的坐下像老熟人一样打招呼:你好吗?一切顺利吗?能不能给几个钱使我摆脱眼下困境?即使不给钱,他也说声再见。有人会唱首歌,我上下班多次在地铁站里看见一位盲人,手托着钱罐,身旁两条狗,唱得实在不好听,连他的狗都将头埋起来。有的流浪汉则尊严至极,你如果只给几生丁的话,他会追着把钱退回,因为几生丁只相当于几分钱。有的尽管身上散出一股酸臭味儿,指甲黑黑的,头发却梳得光亮。当然有不少衣冠不整、精神沮丧的人,或是躺在长椅上,或是抱着酒瓶,缩在角落里。

分析点评

从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法国经济经历了漫长的衰退过程。流浪汉和乞讨者越来越常见,到1996年时几乎每次乘地铁都碰到,他们的话题越来越千篇一律,影响了乘车环境,施者却少了。80年代,要钱要得礼貌,施者也大方,出手10块钱是常事,因为那时讨者少。到90年代,给出5块钱的就算大方了。而且男人越来越难得施舍,倒是女人更富于同情心,有时见母亲让自己的小孩过去放一两块钱在乞讨者的盒里。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多无动于衷。

法国流浪汉虽然讨不到什么钱,却不会饿死。像在巴黎,有专门接待他们的地方,号称“流浪汉之家”。那里一周开放六天,流浪汉在那儿可以喝到饮料,还可以洗澡、洗衣服、理发和阅读。它的目的是使这些人恢复体力,恢复对自己的信心。还有施舍饭菜的地方,流浪汉可以去那儿排队领一份热汤热饭。这种机构每逢圣诞节更加忙碌,他们向社会呼吁关心无家可归的人,请来义务人员在市里设立多个服务点,分发圣诞餐,让流浪汉过节。巴黎郊区还有大的“流浪汉中心”,像个小世界,包括食堂、浴室、理发室、诊室,甚至墓地。中心人员经常晚上开车去地铁站、街头收容流浪汉,给他们洗澡、理发,为生病的人治疗,但中心的床位有限,因此有些人第二天又被送回大街上。

差异点
法国 中国
法国有很多流浪汉,不少是青壮年。中国的乞丐大多是老人、孩子和残疾人。

信息来源

车耳,如此法国[M]科学出版社,2004年01月第1版

标签: 流浪汉文明

浏览: 评论: 收藏:0
文明求助的流浪汉
案例编号:8338
洲:欧洲 国家:法国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6-02-20 20:33:38
分享者:郭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