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吕在尼泊尔某地旅行时,刚好得以目睹当地的一场结婚仪式,这让她们大呼幸运。但令她们感到意外的是,婚礼的新娘是一些小女孩,而新郎居然是当地一种树的树种。与树种结婚,这是为什呢?
尼瓦尔小新娘,举行“结婚仪式”的尼瓦尔女孩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8f1630102e9ds.html?tj=2
尼瓦尔人是尼泊尔的土著民族之一,在尼瓦尔人家里,从古至今没有一个女人会成为“寡妇”。因为尼瓦尔族女孩成年之前(一般在7-9岁之间),会跟象征着永恒婚姻的贝尔树果实举行婚礼,这个结婚仪式在尼泊尔语中叫“益喜”。“贝尔果婚”是尼瓦尔族女子人生当中的第一次婚姻。尼泊尔人很多信仰印度教,而这个婚姻的新郎就是印度教中的西瓦大神。他们相信,在“益喜”仪式举行以后,女孩便能够一生拥有西瓦大神的保佑。 由于贝尔树的果实外壳坚硬,可以存放家中多年不烂,因此代表着“永恒不变的婚姻”,贝尔果是尼瓦尔女孩真正相伴一生的“丈夫”。 少女头上顶着绘着太阳神的纸帕,意味着在太阳神的注视下完婚。女孩成年后与男人的结合,则是第二次婚姻。因为现实中的婚姻常会有各种挫折和不幸发生,所以被认为是“虚假短暂的婚姻”。
尼泊尔 | 中国 |
尼泊尔的尼瓦尔女孩成年前会结一次“婚” | 中国不允许未成年女孩结婚 |
尼泊尔少女,“吓死”也得“两次新婚”吗?
在美丽的老邻居——尼泊尔,流传一种奇怪的婚俗,那座国家的“尼瓦尔少女”,每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各种民俗飞飞扬扬地缠绕在左右。最起码,当地人有个大论道:在尼瓦尔人那里,小姑娘初婚不嫁男人。说句不体面的话,尼泊尔的“尼瓦尔少女”,的确是在黑暗中蜕变成了新奇的女人。
尼瓦尔族的女人,一生至少要结两次婚。当她们长到7~9岁左右,还未走出童年时,神圣的第一次婚姻就降临了,这次婚姻被叫作“果实婚”,其婚礼仪式被称为“益喜”。有趣的是,这结发的“新郎”不是男人,而是一颗由女孩父母精心挑选出的“贝尔果”——所谓“贝尔果”无非是当地“贝尔树”结出的果实,属于一种青绿色坚果。
在尼瓦尔的习俗中,“果实婚”往往是集体婚礼,虽然只是嫁给一颗坚果,但“益喜”的仪式却庄严隆重,毫不马虎。在仪式现场,家长及亲朋欢聚一起,“待嫁”的女孩们,穿上最鲜艳的纱丽,在额头中央点上意寓吉祥的“朱砂痣”,为了表达对她们的祝福,鲜红的“朱砂”甚至把小“新娘”的黑发都染红了,也有些女孩在头顶上系一张绘着“太阳神”的纸帕,意谓“太阳神”将注视着她完成婚礼。
梳妆完毕,在祭司的主持下,女孩们要对着贝尔果和父母一一行礼,表示婚姻的成立。婚礼结束后,父母则要将“新郎”用一块红布裹好,女孩们也会将这位“新郎”珍藏在身边,陪伴自己一生一世。
“益喜”之后,“果实婚”并未结束,女孩们还必须再完成一种“窑居”仪式。按照习俗,“窑居”仪式的举行时间,一般在女孩的月经“初潮”时。在仪式的第一天,女孩就会被亲人关进一间没有光线的屋子里——通常是选在楼上,在这间伸手不见五指的屋内,女孩要住满11天,饮食只能由家中年长的女性递进来。在这漫长的黑暗中,她们要独自面对恐惧和寂寞,其间,不得与生人见面,尤其不能被男子看见。
到了第12天,女孩必须在太阳升起之前醒来,先是沐浴,然后,在身上涂抹油膏,再被蒙上双眼,由家人牵引着走到楼顶的平台上。此时,朝阳的第一缕光芒恰好抵达平台,女孩的遮眼布被解开,她们沐浴在阳光中,开始对太阳进行虔诚的礼拜。
根据尼瓦尔人的传统观念,这些从黑暗中走出的女子,已经完成了一次神圣的净化和蜕变之旅,此后,她们将以成年女子的身份,迎接人生中的“第二次婚姻”,这一次,男人终于可以走进她们的人生了。
无论是嫁给“贝尔果”还是男人,尼瓦尔女人对婚姻都没有太多的自主权。“再婚”依然是通过媒妁之言和父母之命定下的。在男女双方家长定下婚约后,两家就要实行“相亲礼”,即由男方带上十颗槟梆、一盒粉、两套新衣,作为见面礼送到女方家中。
“相亲礼”仪式之后,男方家中便可以着手选择吉日筹备婚礼了。尼瓦尔人的传统婚礼,场面极为温馨,过程大体分为几个步骤:首先,要由新郎的弟弟、或朋友,带上一队人去迎接新娘。其次,新娘来到婆家门前时,要举行进门前的“洗脚仪式”,由婆婆为新娘洗脚,表示嫁过来的女人开始了新的人生旅程。同时,婆婆还要赠送新娘一对银脚环,并亲手为她戴上,表示男方对新妇的喜爱。之后,婆婆会把新房的钥匙交给新娘,表示接纳新妇之意。这时,新娘才能正式踏进婆家的大门。
信息来源
案例叙述为自编。 案例分析来自:http://bbs.news.163.com/bbs/photo/349835412.html 案例延伸阅读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8f1630102e9ds.html?tj=2 标题图片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a8f1630102e9ds.html?tj=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