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社区 意见建议
当前位置:首页 > 案例库 > 日常生活 > 这是我的东西

这是我的东西

案例正文

中国某高校,中国和捷克的两位同学考试前常一起复习。这位中国学生在捷克同学不知道的情况下看了他的笔记,他心理不高兴但嘴上没有说什么。不过,那以后他就再没有和中国同学一起读书了。这让中国学生十分费解。

像很多中国人一样,谁都不会把看朋友笔记当作一回事。实际上,在中国,朋友之间随意从彼此的书桌上,床上拿起书,杂志来看是司空见惯的事,一般不会想到要先征得对方的同意。既然他们已经一起讨论过课的内容,交换过观点,商量过如何做作业,那么他们之间就有了一种紧密的,共享信息的关系。但是“我写的东西就是我的”,这是西方人的看法。尽管他们听的是同样的课,但他做的笔记是听课和看书的所得,代表了他自己的对所听,所读的理解,所以从根本上说,这些笔记是很私人的东西,任何人不经过他的同意都无权去看。

分析点评

上述案例中让中国学生和捷克学生的尴尬主要是两国的隐私价值观念不同造成,中国人对“私人”和“公共”的区分比较模糊,朋友之间可以共享很多自己的东西,但捷克等西方人对个人隐私非常注重。 在西方人眼中,一张随处可见的报纸只要放在了某人的书桌上或床上,它就具有了跟书桌和床同样的私人意义。西方人通常很尊重别人的隐私,即使是知己之间也是不会随意从别人的书桌上或床上拿起什么东西来看的,哪怕那只是张报纸。 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交往中往往会因为双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等原因不可避免地出现误解甚至冲突的现象。在此过程中,交际双方都应注意培养跨文化交际的意识,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去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差异,以顺利完成交际。

差异点
捷克中国
捷克人即使朋友之间私人的东西经过同意后才能看或碰中国人朋友之间相处较随意,爱共享
延伸阅读

  袁素卓,李东.校园文化差异剖析与交际策略.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思考题

信息来源

网络转载(袁素卓,李东.校园文化差异剖析与交际策略.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 图片来源注: 原标题:“严加保护个人隐私”,来源:都市晨报 http://news.ifeng.com/a/20140901/41816339_0.shtml
浏览: 评论: 收藏:0
这是我的东西
案例编号:6887
洲:欧洲 国家:捷克
分类:日常生活
上传时间:2015-11-19 22:15:06
分享者:李林平
点赞
评论
案例点评:
评论

您可能在找这些

上传资源 上传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