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尼泊尔旅游的某一天,小周路过一条河时,发现河边整齐地排列着一些河坛,不知做何用处。经过打听,小周才知道这里是当地人进行“火葬”的场所,人们在这里将尸体焚化后,再将骨灰撒入河中。小周对这种从未听闻的文化习俗产生了好奇。
在尼泊尔,最耸人听闻但又最使游客渴望目睹的奇风异俗,首推当地人的火葬仪式。传统上,死者都以黄巾或白布包裹,安放在堆置木块的河坛上。死者的儿子们需刮净发须(但留一小撮发于头顶中央),提着一盏油灯,绕行父母的遗体三周,并以河中圣水清洗死者脸部,象征沐善洗罪,再洒米、花于口中。遗体焚化后,将骨灰撒入河中,随圣水流转至神间。 尼泊尔的印度教徒认为,将去世亲人的骨灰撒在流往恒河的大小支流,有助死者的灵魂得以永生。
尼泊尔 | 中国 |
丧葬习俗上,尼泊尔与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其“火葬”一般是在河边进行的 |
火葬
在尼泊尔,最耸人听闻但又最使游客渴望目睹的奇风异俗,相信首推当地人的火葬仪式。尼泊尔的印度教徒认为,将去世亲人的骨灰撒在流往恒河的大小支流,有助死者的灵魂得以永生。
而一些自知死期不远的虔诚印度教徒,都会要求亲友把他们抬到当地的「圣河」巴格马提河边,将其双脚伸进河中,待其断气,再予以火葬,如此才能含笑九泉、撒手归西;但也有人在弥留期间浸泡圣河之水而病况好转,或劳顿亲友十次抬来,十次抬走,真是命不该绝。
所以要探访尼泊尔的火葬烧尸奇俗,就得沿着巴格马提河走,河边有许多的河坛(Ehat)火葬场,其中以帕苏帕提拿的火葬场最闻名。
传统上,死者都以黄巾或白布包裹,安放在堆置木块的河坛上。死者的儿子们需刮净发须(但留一小撮发于头顶中央),提着一盏油灯,绕行父母的遗体三周,并以河中圣水清洗死者脸部,象征沐善洗罪,再洒米、花于口中。遗体焚化后,将骨灰撒入河中,随圣水流转至神间。
另外,尼泊尔人守孝期约一年,期间男女均只可穿素服,颜色鲜艳的一律禁穿。其中寡妇为了表示对已故丈夫的忠贞。在葬礼中必须把痛苦深刻表达出来,而愈是悲愤激昂,就会愈受亲友里邻的赞赏。为了守孝,寡妇在丈夫死后第十天要除掉所有结婚配戴的首饰,剃光头发,穿上孝服。一年内每月都要举行悼念仪式。而其它尼泊尔人对于寡妇的态度,认为不吉利,吐口水以辟邪。正因为有此不良风俗,寡妇就像过街老鼠,为避免招惹别人,于是足不出户。
进行火葬时,用于火葬的石坛越高,越靠近下游越彰显富贵。但未婚或未生育的女子不能火葬,只能等河水上涨时让洪水将尸体带走。
信息来源
案例叙述为自编。 案例分析和案例延伸阅读来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813/22/27140515_4914837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