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实例分析 在这一节里,我们将根据在第四节中对 中德两国不同的命名文化的论述,来逐一分 析和评判本文研究素材中译名的成败得失。 在A类译名中,音译兼表义的译名有不 少译得较为贴切,如Heinrich Bedes Ver- triebsges.mbH———德国宝迪公司,此处最好 再加上“厨具”,点明企业所属行业(下同,此 规则不再赘述);HeWi Heinrich Wilke GmbH—何威公司,此处用的是缩略语简译 法;A.Jung GmbH&Co.KG———容氏公司; Melchers GmbH&Co.———美最时公司; Simens———西门子公司,此译名中“西门”本 是中国百家姓之一,“子”是中国古代对男子 的敬语,作为公司译名,是恰当的;Muster- ring———慕斯特灵;Winterling———温特灵,可 改译为“稳特灵”。而一些译名则值得商榷, 如前所述Robert Bosch Co.及Huntschen- reuther的译法。另如Vorwerk&Co.译为 “富为客公司”,是公司“以富有者为顾客”, 抑或是“公司富裕兴旺是为了顾客”呢?这 样的译名易引起歧义。 尽管中国人倾向于接受音译兼表义的 译名,但是,由于汉德分属两种不同的语言, 要想做到全部采用音译兼表义的译法是不 现实的。因此,音译就成了译者最易采用的 译法。如表(二)所示,音译法占了整个译名 数的一半以上,表现在A类、B类译名中尤其 明显。一般说来,在音译法中,着重考虑音 节的简洁、明了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企业全 名的有些部分不必一一对应译出,此点前文 已有论述,不再赘言,仅举数例如:Ed. Liesegang可译为“德国里瑟冈摄影器材公 司”,省略“Ed”不译;Linda Accessories Neiber GmbH&KG可译为“德国林达配件公司”, 省略“Neiber,GmbH&Co.KG”不译,简译 为“公司”。“Schwan-Stabilo Germany”可译为 “德国天鹅文具公司”,省去“Stabilo”,添加 “文具”二字。另外,有些采用了音译法的译 名尚有修改的必要,如:Haug bǜrsten原译为 “豪格制刷公司”,可改译为“德国豪客制刷 公司”或“德国好客制刷公司”,这样一来,采 用音译兼表义译法的译名较前译名更贴切、 形象,且具有积极意义;另如velo Schauff —29— 《德国研究》1999年第3期第14卷总第51期 Deutschland-StudienGmbH,原译为“魏罗·笑富自行车有限公 司”,可改译为“德国啸风自行车有限公司”, 改后的译名变得简洁、生动。 B类译名来源于公司所在地名,此类名 称一般采用音译法,因其地名一般已有约定 俗成的音译,再将全名的其它附加成分直接 译出即可,如Bayerische Landesbank———巴伐 利亚州银行;JENAer Glaswerk GmbH———耶 拿玻璃厂有限公司等等。 C类译名因其原名有固定含义,因此一 般也是直接译出,即按字面翻译(参见附录, 此处不一一列出译名)。此类译名中有一部 分尚需修改,如Happy Rain Wǜrflingsdobler——— 幸福雨公司(较好:德国幸福雨制伞公司); Schlemmerliebling———美食家的宠物牌(较 好:美食家牌面条);Schwan-stabilo,Ger- many———德国天鹅—斯达比罗公司(较好: 德国天鹅文具公司);Zwilling J.A.Henkels AG———双立人股份有限公司(较好:德国双 立人刀具股份公司)。 D类译名中也不乏音译兼表义的成功译 名,如Audi AG———奥迪汽车公司,NIVEA (Shanghai)Co.Ltd.———妮维雅上海有限公 司,此处妮维雅三字虽是自创临时组合,但 作为化妆品企业和品牌名称是非常贴切的, 表达了一种女性靓丽、雅致的风韵;Kat- jes———卡甜亚斯牌糖果,此处“甜”字的翻译 可谓画龙点睛之笔;Osram GmbH———德国 欧司朗照明器材有限公司,“司朗”—“主管 照明”,点明了企业产品为照明器材,非常形 象、生动;Mellerud———万力路牌清洁保养用 品等等。D类中音译名共有7个,其中两个 建议采用音译兼表义的译法,即Igedo Com- pany(依格多公司)改译为德国衣多时装展 示公司,Saino-Vertriebsgesellschaft(塞诺公 司)改译为“德国塞诺销售联合公司”,“塞 诺”的含义更明确、积极、形象,易为大众接 受。 本文中两个与原名无直接关联的译名 来源于业主的姓和人名,如Heinr.Böker的 产品被译为“超刃牌”刀具,Braun AG译为 “百灵股份公司”,“百灵”在中文中既是一种 叫声悦耳的鸟的名称,又可表达“百用百灵” 的含义。这样的译名常能取得出奇制胜的 效果,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接受,但是,要想取 一个如上述译名一样雅而贴切的译名,也是 不容易的。 值得指出的是,在国与国之间联系越来 越密切,各国各民族文化互相渗透和融合、 地球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的今天,企业命 名这一现象也变得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不 再固守各国旧习,一成不变。自起企业名 称,亦即本文中所指D类名称越来越普遍, 另外,使用英文这一国际通用语言命名的企 业也越来越多,如'98博览会上尚无中文译 名的“Group 4 You”珠宝公司,DMC-Dresdner Management Consult GmbH———德类斯顿管 理咨询有限公司等等。如何取好这样一些 德国公司的中译名,尚有待人们进一步发掘 和研讨。 六、结论 以上对德国企业或品牌名称的中译从 语言行为和文化传统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 探讨。本文的研究素材取自'98德国消费品 博览会上66家有中文译名的德国参展商。 按照译名来源,可分为来源于姓氏或人名、 企业所在地名、有固定含义的词或专有名 称、企业自创字词组合四类;按译名方式,可 分为音译、音译兼表义、字面翻译及译名与 原名无直接关联四种。在进行德文名称的 中译工作时,应该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对命 名习俗的影响,遵循“吉祥”、“求雅”、“音节 简单”的命名原则,在译法上主要采用音译 兼表义和音译两种。同时,也要看到中德两 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各自命名规则的制约, —30— 《德国研究》1999年第3期第14卷总第51期 Deutschland-Studien在必要的时候既可以略去原名部分内容不 译,也可适当增加译名内容,力求译名更可 简洁、明确、形象、生动、贴切。 德国企业或品牌名称的中译问题既是 一种语言行为,是语言学和翻译层面上的课 题;同时又牵涉到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传 统和习俗,因而又是文化层面上的课题。因 此,我们在进行德文名称的中译工作时,要 使上述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找到既符 合广大中国消费群欣赏心理、又准确表达原 名的译名,从而为中德经济贸易交往奠定良 好的基础。 参考书目: 1.Burkhardt,Armin/Henne Helmut:Wie man einen Handlungsbegriff“sinnvoll”konstituiert.In: Zeitschrift fǜr Germanistische Linguistik 12/84:332-351,1984. 2.Höhmeier,Anja:“die Flut steigt-Wann sinkt das Boot?”-Die Bedeutung konzeptǜller Metaphe fǜr den Diskurs der Zuwanderung in der Bundesrepubik Deutschland.Universität Bremen(Magister- arbeit).1995. 3.Jin,Xiufang:Kontakte,Konflikte und Kompromisse-Interkulturelle Kommunikation zwischen Deutschen und Chinesen in einem Joint-Venture.Saarbrǜcken 1994. 4.Schönke,Eva:Didaktik sprachlichen Handelns,Tǜbingen 1991;Textlinguistik:Glossar.Bremen, 1996. 5.林语堂著《中国人》,学林出版社,1994年。 6.陈季同著《中国人自画像》,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7.辜鸿铭著《中国人的精神》,海南出版社,1996年。 8.常敬宇著汉语词汇与文化》,北京出版社,1995年。 9.杨寿国著《德汉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 10.邱震海著《德国:一个冬天之后的神话》,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 11.恩斯特·约翰、耶尔格·容克尔著《德意志近百年文化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 12.丁建弘、李霞著《普鲁士的精神和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3年。 13.胡裕树著《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87年。 附录:66家德国企业、产品品牌中文译名 Arzberg阿尔茨贝格公司阿尔茨贝格牌瓷餐具 Audi AG奥迪汽车公司 Bayerische Landesbank巴伐利亚州银行 Baye Inteational巴伐利亚国际经济关系有限公司 BASF Magnetics GmbH巴斯夫公司 Beiersdorf AG-NIVEA(Shanghai)Co.Ltd.妮维雅上海有限公司 Heinrich Bedes Vertriebsges.mbH德国宝迪公司宝迪牌厨具 Heinr.Böker GmbH&Co.超刃牌刀具 Robert Bosch Co.罗伯特·博世公司 Melchers GmbH&Co.美最时公司 Braun AG百灵股份公司 Weingut Dr.Bǜrklin-Wolf布克林-沃尔夫博士公司 —31— 《德国研究》1999年第3期第14卷总第51期 Deutschland-Studien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