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妮曾经在中国高校担任外联工作,婚后随老公移居德国,并幸运地在德国高校找到一份行政类工作。有一天,她的同事米娅给了她一份名单,告诉她这是哲学学院本年度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希望她能够联络相关的德国社会人士或组织机构,为这些学生提供每月一定金额的奖学金。赵妮感到十分疑惑,这与她在中国高校的经验是十分不同的,在中国,奖学金的发放一般由教育部发放,即使是由企事业单位,每年都有定额,在德国为什么要自行联络企事业单位为这些学生募集资金呢?
德国奖学金原本的目标是惠及8%的学生,而实际情况是获奖者比例通常都不到1%,可谓是百里挑一(0.76%),工学类的学生获奖最多。此外,奖学金的发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部为奖学金准备了5670万欧元,却只发出了2530万欧元,还不到准备金额的一半。奖学金发放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大学必须为每一位学生找到一家私人捐助者,由他负担每月150欧元的奖学金。对于那些人脉不那么广泛的大学而言,这是个艰巨的任务。很多高校都抱怨,从企业和基金会那里寻求资助的程序太过复杂,动员金主掏钱的过程也困难重重。中国的奖学金覆盖面会更广,并且由于有中央财政的支持,其在发放程序上也更有保障。
德国 | 中国 |
德国大学奖学金覆盖面较小,且在资金的来源和发放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 在中国,奖学金的覆盖面较广,而且其资金来源和发放也较有保障。 |
信息来源
网络转载,详见: http://www.deyinxiang.org/web/c_000000030001/d_6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