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花园城市”。其“花园城市”的称谓和建设思想,源于19世纪末欧美最具影响力的城市规划学家英国人霍华德。霍华德在《明日的花园城市》一书中提出了“花园城市”的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新加坡开始大规模地重建城市。为了将城市建设过程中通常出现的人口密度大、交通拥挤、空气污染等问题减少到最低程度,新加坡在建设城市的同时兼顾环境优化,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新加坡对城市进行了有系统的绿化。
新加坡60年代的绿化重点是“净化新加坡”,70年代是“道路绿化”,80年代是“全面绿化”,90年代是“建设生态公园,发展各式主题公园”。在这个时期,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重点在于新加坡的环境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新加坡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城市的植物和生物的生长环境。新加坡气候温暖湿润,全年平均气温27度,没有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因此非常适合种植各种花草树木,而且种植成本相对低廉。这种地理特征是新加坡成为“花园城市”的先天优势。并且新加坡正致力于实现价值观的转变,从“花园城市”变为全球化“花园中的城市”,通过更多全面的整体性计划提升市内的绿化和花卉景观,大幅提高新加坡居民的生活质量。
新加坡 | 中国 |
新加坡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花园城市” | 城市人均绿地率低,城市绿化工程建设是一项关乎民生的重点工程 |
信息来源
王克婴、王艳 《新加坡的创意城市建设及其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