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高默于2012年去中国厦门大学学习汉语,在那期间,有中国人请魏高默去他们家吃饭,这中国人家庭属于城市工薪中产阶级,魏高默是他们儿子的朋友。 当魏高默将朋友父母盛给他的饭菜全部吃完时,朋友的父母又马上端上新的食物来,直到魏高默吃不下为止。魏高默对此很不解,只得勉强将新上的食物吃完,而当他吃完后,又有新的食物上上来,他已经吃不下去了,他认为不把主人提供的食物吃完是很不礼貌的行为,把食物吃完是在显示主人的烹饪技巧高超,自己很享受,而魏高默朋友的父母则认为魏高默将食物全部吃完是因为他还没有吃饱,做主人的没有尽到地主之谊,而且会显示自己家的食物有限,没有给客人提供余地,是不礼貌的行为。魏高默最终向朋友的家长解释,双发才意识到原来有如此的文化差异。魏高默对朋友父母的好客与高超的烹饪手段表示了感谢,并表示自己确实已经吃饱了,并且把自己的感激之情表达得很直接,并邀请了朋友的一家去饭店吃饭,以表示感谢。
饮食文化的差异反应了中国人与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人认为凡事应该留有余地才好,将饭菜全部吃完没有留有余地,与中国传统观念中的“年年有余”的观念相悖。然而这种观点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还有待商榷。当然,魏高默朋友的父母的想法并不一定代表所有中国人的想法,但是确实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一部分中国人的想法,主要是70年代以前人的想法,年轻人的想法有所改变,思维更加直接,而且与“光盘行动”等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时代新风相呼应。
美国 | 中国 |
饭要吃完 | 要留有余地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