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同学以汉语教师志愿者的身份被派往泰国进行汉语教学。她刚到泰国的时候,接待人员对其并非之前她所想的那样“热情友好”。而且接待人员对只身一人的李晓也没有给予应有的帮助和照顾。接下来李晓便开始了教学工作,但是当地老师对她也是不冷不热的,不仅没有帮助她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和教学工作,也没有主动向她打招呼。当地学生也没有和她建立起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这让李晓很难受,觉得周围的人非常冷漠,心理上有很多的不适应,以致影响了教学进程。
从此案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李晓与当地人的人际关系问题并非由语言障碍所引起,而是两国之间的某些方面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李晓一开始的跨文化交际失败。 跨文化交际过程大概可以分为蜜月期、挫折期、调整期和适应期四个阶段。李晓同学从一开始就对泰国存有“刻板印象”,认为泰国人是“热情好客”的,这使她对泰国满怀憧憬。但是当她没有受到接待人员以及当地的老师和学生的热情友好对待时,“刻板印象”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使其一时间没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来了解并应对这一状况,甚至不断质疑自己的行为。这使得李晓同泰国人的跨文化交际从短暂的蜜月期进入挫折期。不同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尊重是第一位的。其次,理解并努力适应不同文化。对于异文化,仅从态度上尊重是不够的,还需要深一步地主动了解并理解当地文化,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做准备。再次,求同存异对待文化冲突。每种文化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合理性,对于文化冲突,我们要采取开放宽容的态度。最后,从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文化依附,使得自己的言行与当地文化一致。
泰国 | 中国 |
文化差异造成的人际关系理解偏差 |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