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真是马来西亚的一名公司职员,她在中国的一段时间,有非常深刻的感悟。她觉得中国人常常把友谊看作是终身的一辈子的事情,而在马来西亚,友谊比较短暂,因为她们知道生活常常把我们带到不同的地方。在中国建立一段良好的朋友关系需要很长时间,而在马来西亚,人们很容易成为关系很亲密的朋友,并开始他们的个人生活。
中国人相对来说比较保守和传统,他们需要很长时间来了解一个人,彼此建立信任。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由于马来西亚人普遍比较自立,因而交朋友又显得较为困难。如果是在一个新环境中,寻求社会性帮助就更为困难了。但在中国,似乎每个人都想跟她交朋友,她经常被邀请一起就餐、上舞蹈课、野炊,甚至是到家里做客。在校园内外,她总是会遇到中国人热情的笑脸。当然,基于对她是老外身份的新奇,这种友谊大多数是比较表面的。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她也遇到了几个可以真正交心的朋友,她们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这是令人激动和兴奋的事情。而且中国的朋友比马来西亚的朋友更愿意主动帮忙。在马来西亚,你可以请朋友帮忙,但一般朋友不会主动帮忙的。
中国和马来西亚友谊观的不同源于二者不同的文化基础: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社会,农业对于劳动力的广泛要求促使农业生产者之间要有集中的协作和对于人际关系的重视。朋友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形式,在重视维护等级制度的农业社会,显得很重要。而马来西亚受殖民文化影响很深。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以商业社会文化为基础的心理意识,加上又是个多种族、多元化的社会,因此比较重视个体主义,崇尚个人自由,朋友是他们众多社会关系的一种,因此,在马来西亚文化中友谊的建立相对来说比较容易,但相对的持续的时间也比较短,这和马来西亚文化中人口的流动性和环境的变化较大有关。马来西亚文化中的朋友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相对比较独立,朋友之间的约束和限制较少,朋友之间的依赖和期待较少。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文化中,人们对朋友的理解和期待有很大的不同。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对不同文化中“朋友”的含义的诠释,就会造成文化上的误解。
马来西亚 | 中国 |
友谊是短暂的 | 友谊是终身的 |
全球调查公司TNS近日发布了一个以“数字生活”为主题的调查报告,对全球各国的国家文化在互联网上的行为表现进行了分析。报告显示,马来西亚人在社交网络上平均有233个好友,成为网络交友最活跃的人群。而日本人的网上好友平均只有29个,是亚洲被调查国家中网络交友最不活跃的。与这两个国家相比,中国网民的网上好友平均有68个。
有媒体称,这一结果对于马来西亚这个有着交友传统的多元化国家并不奇怪——在马来西亚,有举办“敞开家门”派对的传统,对任何愿意参加自家派对的人来者不拒,很容易结识新朋友。
“马来西亚人喜欢邀请所有认识的人为网络好友。” 马来西亚演员兼作家恰科·瓦达克斯说。瓦达克斯在社交网站“脸谱”上的好友达到1010个之多。
而马来西亚人之所以在社交网站如此活跃还跟“人才外流”有关。许多专业人士选择到国外工作,使用社交网站与远在国内外的朋友交流更为方便。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