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是一个学习中文的英国人,曾经在北京生活过。结合这些经历,他在网上分享了一些题为【老外谈英国】的文章。该案例整理自其中的一篇:
英国的家庭教育非常注意对于孩子的独立性和金钱意识的培养。比如,许多英国的青少年16岁以后,都会去打工,15岁以前也会有Paper Round(送报纸)。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曾在Apple Store打工。但有一点大家可能会觉得有疑问,就是打工怎么够付学费呢?那是因为英国政府提供Student Loan(学生贷款),除了学费外,贷款里也包含了一些生活费用,以减轻大学生的负担。有时候,英国的家长也会给一点支持。
我周围的中国留学生则大都是由父母承担学费和生活费。之前的一项调查显示,将近30%的中国学生每年的人均生活消费超过2万镑, 如果加上国际学生的高昂学费,这就意味着很多中国留学生的年均消费将近3万镑,这比普通大学毕业生一年的工资还要高。我想这也是中国家长愿意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一种表现吧,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到最好的教育。有时候,中国父母这种牺牲也给一些青少年造成压力,比如,我周围很多的留学生就表示他们选择的科目并不是他们真正感兴趣的,而是父母为他们选择的。
该案例实际上反应了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一般来说,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出发点,中国的父母和子女关系体现出更强的依附性和服从性,父母常常愿意为子女做出个人牺牲,孩子对父母也更为顺从。而西方文化价值观则以个人主义为核心,赞扬人的价值,提倡人的尊严和个性自由。在西方家庭中,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较为独立、平等。因此,西方的家庭教育非常重视对孩子的独立性和金钱意识的培养。
英国 | 中国 |
重视对孩子独立性和金钱意识的培养 | 很多家长承担成年子女的教育费用 |
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表现出独立、平等的特点 | 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体现出更强的依附性和服从性 |
信息来源
http://www.honglingjin.co.uk/55225.html